“老孟,恭喜发财!”又有一个同事如此跟我打招呼。
莫名其妙!我又一次胡乱敷衍着,心想:昨天休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块钱,不过没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而已,咋惊动这么多吃瓜群众?莫非此事被人拍下来,发到什么音什么手上了?
“孟哥,恭喜发财!”
“孟哥,红包拿来!”
我一抬头,见是产线上那俩开心果,又好笑又好气:“我想发财,可财神爷瞧不见我呀。”
“常言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小宋这一句,又让我想到捡了一块钱的事。
“咋能这么说孟哥哩?年龄大的人不像咱这样张扬。人家是内敛,有财从不外露。”小郭这么说,又让我觉得不是那一块钱的事。
“你俩到底说什么呢?我咋越听越糊涂了。”我实话实说,反倒招来两人不信任的眼神。
“既然孟哥装糊涂,那咱就给他说说?”小宋看看小郭。
“行,咱给孟哥说说。”小郭点点头。
“孟哥,你知道,俺俩可是你的铁粉。昨天与人吹牛,说你写了好多好多文章。人家不信,我就打开手机上网搜给他看。这不搜不知道,在那啥文库里发现你一篇文章《老公来电》。这个我也没看过,能不打开瞅瞅?谁知刚看到精彩处,你猜怎么着?提示想看完整版,要付一毛六。”
“你付了吗?”我好奇道。
“付了。”小宋说得很肯定。“过后我一琢磨,不得了。按照惯例,网络平台收费只抽一小部分,咱就按三七分算吧:这一毛六当中你能分到一毛一。咱们全国有十四亿人……”
“那只是大陆地区,还有台湾同胞……”小郭接口补充。
“港澳同胞。”
“海外侨胞。”
“全球华文爱好者,等等,加起来有十五亿吧?咱要说一千人中有一个看过这篇文章可能夸张了,那来个万里挑一吧,就有十五万人付了一毛六。你可以分到多少钱呢?”
“一万六千五百块。”
“这还只是一篇,要是一百篇呢?”
“一百六十五万。”
得,这两位一唱一和跟说相声似的,一会儿功夫就给我整出了百万资产。这番表演如此娴熟,看来我不是第一个观众,难怪这么多人一见我就说“恭喜发财”。可问题是,那文库收录了我的文章,我咋不知道哩?别人看我的文章要掏钱,咋也没跟我言语一声哩?
“孟哥,巧言狡辩是没用的,我们可是铁证如山。”
什么铁证如山?我倒要看看。于是,我拿出手机,按他们说的步骤找到《老公来电》,还真在那啥文库里。我点击文章,才浏览一会,果然看到了“查看剩余部分请支付0.16元”。
小郭愣了一下,说:“孟哥看自己的文章也得付钱,这文库有点不厚道呀?”
“那是孟哥和它的事。孟哥,我们没骗你吧?大家都知道,孟哥从来不小气。对不对?”小宋话里有话,引得旁边的吃瓜群众一片响应。
“钱财如粪土,情义值千金。就冲你掏一毛六看我的文章,这情我领了。”我一本正经地说。“现在我郑重宣布:你们所说的一百六十五万,等我拿到手了,咱仨平分,你俩每人五十五万。兄弟……”
我停顿一下,向吃瓜群众瞄了一眼。别说,还真有心有灵犀的人,双手一拱,与我一齐说:
“恭喜发财!”
济源园区 孟宝记/文 连云云/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