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李金荣没想到,他险些因为之前的工作经历,被富士康拒之门外。

他更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成家立业,干出一番名堂。

 

甘做普工

因为家庭变故,2010年春,来自陕西渭南农村的小伙李金荣不得不从南昌理工学院辍学,从此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先后在苏州、山东等地谋生。凭借着农村娃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山东高密的一家企业里,李金荣从一名普通作业员,一步一步干到了管理200余名员工的工段长。

为了能离家近一些,2016年4月底,李金荣辞职到郑州寻找出路。恰好,老家的一位亲戚彼时正在郑州富士康工作。他让李金荣到富士康来试试。

应聘时,面试官得知李金荣的经历后,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他做过管理,年龄也不小,来富士康应聘操作工有些大材小用。

“既然选择了富士康,即使是当操作工,我也会好好干。”李金荣诚恳的态度和表现,打消了那位面试官的顾虑。2016年5月5日,李金荣入职郑州富士康,成为iPEBG事业群华中制造三处玻璃制程开发中心的一名产线作业员。

 

荣升组长

然而,流水线重复、单调的工作,还是让李金荣陷入了迷茫。

“这难道就是我的职业终点?”他在心中问自己。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像一道强光,驱散了李金荣心中的迷雾。

那天,产线设备出现故障。经验丰富的生技师傅赶到现场,一听设备运转的声音,就迅速判断出问题所在。这一幕,让李金荣大受震撼。与此同时,他也感到愧疚——自己在一旁给师傅打下手,却连该递什么工具都不知道。

不久后,玻璃化学强化设备维护生技组长到产线挑选生技员,李金荣立即毛遂自荐,并被成功选中。他清楚,自己在这个领域是零基础,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李金荣拿出当年高考时的劲头,拜组长为师。从此,车间里多了一个笔记本不离手、一路追着师傅跑的身影。

除了利用各种机会向师傅请教外,李金荣还利用午休时间,一边研究设备图纸,一边查阅玻璃强化方面的专业书籍。下班后,他继续“泡”在车间,在机器上反复练习拆装。

短短一年,曾经连工具都认不全的李金荣成了能独立解决复杂设备故障的技术骨干,他的细心、上进也得到了同事、主管们的认可。

很快,李金荣迎来了他在富士康里的首次高光时刻。2018年,李金荣在园区“18专案”技能比武中获得亚军,并参与、完成了60X康宁钠钙玻璃二次化学强化技术攻关任务。因为在这两个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他被擢升为生技组长。

 

得力干将

就在李金荣干得得心应手的时候,挑战来了。

2019年5月,因为业务调整,李金荣所在部门需整体搬迁至兰考园区。

新制程、新工艺、新产品,李金荣又要再次从零开始。

“太舒服的环境会让人停止成长。”面对挑战,李金荣再次掏出了他的笔记本,用“笨办法”将产品的每一项加工数据记下来,并一一前后对比、分析。即使到了深夜,他也要守在设备前,等着最后一炉玻璃产品下机,记下各项数据才肯离开。一个礼拜后,这些数据被李金荣熟记于心。他对产品的特性、制程的维护有了把握。

李金荣的表现,众人都看在眼里。不久后,他被主管委以重任,负责组建化学实验室,为金属清洗制程配置所需的化学药剂。

前往郑州园区接受为期一个月的突击培训后,李金荣回到兰考园区,立即着手建设实验室。

“那时候,就连实验室的通风管道设计图都得自己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金荣的眉宇间带着笑意。为了能让实验室功能满足生产需求,那段时间,李金荣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到车间。即使下了班,他仍要蹲在设备前,将数据记下才肯离开。同事们都调侃,他把实验室当成了家。经过李金荣的努力,化学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有了珠玉在前,李金荣再次被主管点将,筹建另一间化学实验室。如今,位于兰考园区G03栋、G05栋与G09栋的三个化学实验室,都出自李金荣之手。

李金荣(中)

 

亲密“朋友”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李金荣的“硬实力”,那么他的管理方式则像一把“软刀子”——看似温和,却刀刀切中要害。

担任兰考园区Fii-iPEBG事业群iPEG郑州制造总处兰考制造处金加一厂生技部制程维护一课生技组长后,李金荣开始在团队会议上推行“民主集中制”:先让组员们畅所欲言,哪怕意见相左也绝不打断;待大家充分讨论后,他再结合实际情况拍板。每当有新任务,他总会自己先操作一遍,确认可行后再给组员安排工作。

“组长从不让我们做‘小白鼠’。”组员赵二晓感慨地说,“跟着他干活,心里特别踏实。”

“流水线上的动作可以标准化,但解决问题的创意不能被标准化。”到了生技岗后,李金荣一直有一个习惯——随身携带两个笔记本,一个记录产品的各项数据,另一个则用于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个个笔记本,成了李金荣成长路上的朋友。

李金荣还在郑州园区时,同事们都知道,只要找他查询产品数据,他立马就能给出来。

2018年的一天深夜,已经熟睡的李金荣突然接到产线工程师的来电,对方向他询问一批玻璃产品出炉后的ORT检测数据。李金荣立刻翻开笔记本,查到数据并告诉对方。第二天,那位工程师一见到李金荣,便直言他帮了大忙——正是因为李金荣记录的数据,避免了产品加工异常。

因此,李金荣常常鼓励员工随身携带笔记本,方便随时记录。

今年年初,兰考园区工会开展“你许愿,我买单”活动。李金荣联系工会窗口,看是否能给他们团队提供一批质量好、易携带的笔记本。很快,园区工会就满足了他的心愿。

每一个笔记本的扉页上,都有李金荣为组员们手写的寄语:

——给爱内耗的小张:任何时候都不要质疑你的付出,这些都会是一种积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加有用、更加优秀的人。

——给开朗的朱姐:以你的开朗,以你的自信,以你的毅力,还有我的祝福,你必能把工作搞得井井有条,也一定会光彩夺目。

收到这份礼物时,有员工眼眶泛红。“本子上的话,比奖金还让人暖心。”

 

“超人”爸爸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富士康的车间里,有些人来了,也有些人走了。不少曾与李金荣搭档的前同事,离职后也与李金荣保持着联系,还不时向他请教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2023年时,曾有一家外部公司开出双倍薪资挖角,李金荣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钱可以再赚,但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陪伴只有一次。”这个选择背后,藏着李金荣最朴素的价值观:真正的成功,是既能抬头望见理想,也能低头握住家人的手。

脱下工装、走出车间的李金荣,如同电脑系统切换一般,瞬间进入另一种模式。

在兰考,李金荣安了家,结了婚,有了儿子。

今年38岁的李金荣自称“佛系奶爸”。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别具一格:从不用“别人家的孩子”打压儿子,而是把自己获得的奖状、证书放在书房最显眼处。

“我想让儿子知道,爸爸在努力成为他的骄傲。”这样的身教显然奏效——儿子不仅成绩优异,还有自己的想法:“我也要像爸爸一样,做个能解决问题的‘超人’!”

每逢假期,这个“超人”就会变身“旅行策划大师”。爬泰山时,他背着全家人的补给冲在最前面;游华山时,他一手牵着妻子,一手牵着儿子,给他讲“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他还经常带家人开车去黄河边,支起炉灶搞野炊。

同事们都知道李金荣厨艺了得,却少有人见过他颠勺的样子:单手拎锅,锅里的红烧肉在火光中翻滚。儿子悄悄对他说:“爸爸,你比妈妈做饭还好吃!”

来到兰考园区后,李金荣先后在Fii-iPEBG事业群制造三处表面二厂、金加一厂干过表面清洗生技、模治具生技,主导、参与的各项改善提案先后获得园区“QIT”改善项目二等奖、三等奖,共为公司节约了数百万元的生产成本。

凭借优异的表现,李金荣不仅获得16次行政嘉奖,还在2023年集团工会评优评先活动中被评为“富士康之星——技能之星”。

“公司给我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让梦想扎根的机会。”说这话时,李金荣身后的产线正传来设备运转的嗡鸣,仿佛在应和他的心声。

采访结束时,李金荣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儿子打来的视频通话。屏幕那头,男孩兴奋地举着一样东西:“爸爸,我期末考试又拿到一张奖状,我要把它和你的奖状放在一起。”

成都园区  李晓岚、田兰云/文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