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衡阳地区,流传着拜祖年的习俗。拜祖年,顾名思义就是给老祖宗拜年。这是宗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排在大年初一。
拜祖年前,须先“出行”。出行非常讲究,须走出自家的堂屋门。母亲在年前就请算命先生算好了出行的时辰与方位。父亲根据方位,选一家福寿康宁的乡亲家出行,以讨得好彩头。进屋后,主人放鞭炮,发烟,斟酒,请吃果食。
出行回来后,父亲和叔叔走进堂屋,点上红蜡,面向神堂,上香作揖,向先人请示拜祖年事宜。线香若没熄灭,则表示神灵准许。
父亲辈分高,走在最前头,向祖山(祖宗坟地)走去。我们提着鞭炮、纸钱和线香,跟在队伍后头。相传,祭祀物品必须亲自向祖宗奉上,不可由他人代办,否则不灵验。购买时,我们也不会与商家讨价还价,以示诚意。商家也不敢短斤少两。
乡间小路上,拜祖年的人家络绎不绝。队伍越长,代表家族人丁越兴旺。但成家的女人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留在家中,并不参加祭祀。
我们家的老祖山在僻远的毛岭山,通往山上的道路曲折难行。小时候拜祖年,我走累了,就骑在父亲的肩上,累得父亲气喘吁吁。去年,上山的道路拓宽了,还修了水泥路,父亲为此捐了一千元。但我们还是徒步进山。
路上,父亲如往年一样,开始讲老祖宗的辉煌历史。高祖父在清朝当官,为官清廉。朝廷为褒奖他,赐予他一对石狮,立于庭院前。所有经过门前的路人都要下马脱帽,进屋请安。
正说到兴头上,父亲突然叹了一口气:“哎,家族在曾祖父手里开始衰败……”儿子好奇地询问原因,父亲却笑而不答。他鼓励孩子们说:“穷不过三代,你们要努力啊,光宗耀祖就靠你们了!”
若在途中遇人,不管是左邻右舍的熟人,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彼此都会抱拳拱手,躬身作揖,互相道贺:“新年好,恭喜恭喜,恭喜发财!”大家十分热情,争着给对方发烟,生怕失了礼节。不论大人小孩,逐一敬烟。孩子收到香烟,叼在嘴上,满心欢喜。
一小时后,我们才到祖山。祖山在半山腰上,靠山面水:三面青山环抱,远观如一把太师椅;一面朝水,正下方有口山塘。山塘的水清澈见底,水面倒映着天空,宛若天地间的镜子,如影似画。把得一方风水庇护子孙,老祖宗真有眼光与智慧。
父亲先来到爷爷奶奶的坟头,拈香作揖,敬酒。他一边烧纸钱,一边诉说家里这一年来发生的大小事。“爹娘啊,我带着子孙来给您拜年,孩子们都很孝顺,您保佑他们在外面事事顺利。”接着,父亲领我向其他先人坟头上香作揖,烧三刀纸。在坟头许了我们的新年愿望,求得财源滚滚来,求得姻缘一线牵,求得逢考必过……
拜祖年,少不了燃放鞭炮。爆竹一挂接着一挂点燃,响彻山谷,祖山烟雾缭绕,好似“祖坟冒青烟”的荣景,给人美好的遐想。
最后,我们在祖山拾一挂树枝,寓意“纳财”,带着美好愿望回到家,把树枝藏于柴房,娘接一句话:“‘财’到了!”
“拜祖年”是慎终追远、不忘祖先恩德、传承孝道的写照,我愿将这习俗一代一代地往下传。
C事业群(宝科) 戴海龙/文 陈虎/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