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年春节前,让我最开心的事情便是赶春集。那天,四里八乡的乡亲们带着自家特产,汇聚于集上。

在故乡,排骨莲藕汤是招待客人的必备菜,所以莲藕是春集上的畅销土产。我们村毗邻一条小河,河边有田,每户村人分得一小块藕田。春集前一天,父亲会叫上两个哥哥一起挖藕,换取一家人在整个春节期间的吃穿用度。

寒冬的北风如刀子般割脸。但父亲好像不怕冷似的,徒手将藕田的田埂扒出一个出水口,在出水口下方拦上渔网。不一会,鱼儿们落了网。父亲把鱼倒进水桶,让我在田梗上看着。

藕田里的水放干后,父亲便和大哥下田挖藕。他们根据枯萎的荷叶判断藕的位置,用木铲小心地挖去淤泥。待整条莲藕在泥里露面,他们用双手扒出、托起,递给田边的二哥,由他进行分类。莲藕由主干和两三条分支组成,主干用来售卖,分支则作为种藕,在次年春天种到藕田里。

春集当天,天还没亮,父母就套好拖车,装上莲藕,带着我们出发赶集。

东方渐渐泛白,春集也变得愈发热闹。由于父亲勤施肥、勤除草,我家的莲藕长得又粗又长,很快销售一空。清点完钱,父母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到集市的早餐摊吃牛肉面。

吃完面,我们开始逛春集。街道两侧,有卖春联的、卖土特产的、卖糖果的……各种年货应有尽有,每个人都笑盈盈的。人海中,父亲用他皲裂的大手紧紧地拉着我,母亲跟沿街摆摊的乡亲热情地打着招呼。

我们跟着母亲左转右拐,来到一条长长的街道入口——那条街上全是卖衣服的店铺。女人们在衣架上扒拉着各种衣服,往自家孩子、男人身上套,一家人从街头逛到街尾,再回到街头,试了又试,才终于心满意足地跟店主讨价还价。

父母买好一家老小的新衣服,又采购了肉和鱼。平时,我很少能吃到肉,母亲专门挑选肥瘦相宜的猪肉,回家给我做腊肠。

我们终于办好了全部的年货。夕阳下,一家人拉着拖车,车上坐着家里最小的孩子——我。我被铺天盖地的幸福包裹着,度过了整个童年。

如今,我们兄妹三人都成了家。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成了一位脚步蹒跚的老人。但每年春集前,哥哥都会打来电话,询问是否要帮我买肉灌腊肠。虽然我婉言拒绝,但每次回家,返回武汉时,车子的后备厢依然被他们塞得满满当当,腊肠、腊鱼、腊肉和鸡鸭羊,一样不落。

原来,即使人到中年,在兄长们面前,我依然是那个坐在拖车上的小女孩。所谓的春节,原来是一家人拧成一股绳、一起走过人生的各种劫难之后,在普通而又平凡的时光里,共同期待春天的到来。

愿每个人都能幸福。

D事业群(武汉) 赵俊玲/文  蒙春梅/图

点赞(16)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