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茶,安徽占了俩,分别是黄山毛峰和六安瓜片。但我们六安舒城人,喝得最多的却是舒城的小兰花茶叶。
我们那里属丘陵地貌,水田或旱地都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清明之前,每家每户都要巡查茶园。在本地,茶叶叶型越小品相越好,价格自然也高;茶叶上市越早,行情也越好,因为很多人都想早点喝上一口新茶。
巡视完茶园,第二天,母亲便去茶园采茶。逢上周末,我和弟弟也会加入采茶队伍。我俩事先和母亲约定,她要给我们工钱,不然就把采到的茶青卖给街上的茶贩子。母亲每次都笑着应允,不过她也有条件,就是我们采茶要仔细,不能混进茶树上的老叶子,回家后还要协助她炒茶。
太阳即将西沉时,我们娘仨开始往家里赶。母亲的布袋里装了四五斤茶青,而我和弟弟每人不过一斤多。到家后,母亲将茶青全部平铺在竹匾里,防止堆在一起产生高温,影响茶叶的外观和口感。
炒茶对火候的把控要求比较高。我负责烧锅,弟弟负责烘茶,母亲则倾着身子站在灶台边翻炒。两斤多茶青炒制成干茶,还不到五两重。忙活一天,我们最多只能收获一斤半左右的干茶。因为晚上灯光昏暗,我们往往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楚茶叶的品相。我最喜欢听到母亲说,这次茶叶炒得好,又青又香,绝对能卖出好价钱。
后来,老家的厨房换上了光线明亮的节能灯,母亲炒茶时不再被灯光所困扰。每一年,独自在家的她总会第一时间把炒得最好最香的茶叶快递给我。我曾问母亲,一个人怎么能完成那么多工序?母亲笑着说,手熟了,啥都能行。
如今,我来深圳已有十八载,常被邻居或好友邀去喝茶。但无论白茶、红茶,还是生普、熟普、小青柑,我都感觉不如母亲炒制的茶叶。它们冲泡出来的每一杯茶,都让我感觉暖意融融,回甘无穷。
Fii-CNS(龙华) 曹茜茹/文 蒙春梅/图
清明节之前的茶称为明前茶,一般指茶树开春后的第一波嫩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