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吗?你是否也曾像俺当年,对那个曹刿心服口服?有没有想过齐军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冲过去呢?
从影视剧里学到一点古代军事知识的人可能会说:因为对方在阵前挖壕沟、摆拒马(即可移动障碍物),齐军冲不过去。
嘿,错了,那是安营扎寨的搞法,两军对阵不会那么做。
有人又想起来了:因为有大盾牌立于阵前,后面是弓箭手和长矛兵,远射近扎好怕怕。
嗯,且算是这般布阵吧,可因此就不敢冲锋,齐师还凭什么攻打鲁国?
好了,我来告诉你答案吧。曹刿论战那个年代的打仗,有点像现在的球赛。双方摆开阵势后击鼓,就是告诉对方:俺要开打了。对方回以击鼓:来吧,我奉陪。正所谓:东风吹,战鼓擂,打起仗来谁怕谁。然后,双方冲到阵地中间,开打。
可一方击鼓了,喊着“冲呀,杀呀”,跑出老远了,对方仍没有动静,只好一勒缰绳:吁——不击鼓,说明对方还没准备好。怎么办?调转车头回去,等他一会儿。
于是,就有了齐军一而再、再而三地击鼓,却没有冲向鲁军。
打仗还能这样?不要惊讶,这可是当时的规矩,又称为“礼”。
如此这般三次,齐军的人与马都疲惫松懈了,也许有的兵车已经出故障,也许齐军早就开始嘟囔:鲁军怎么还不动呀?还能不能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就在这时,曹刿让鲁军击鼓了,“彼竭我盈”,所以他们打胜仗了。就这样,强大的齐国在长勺之战中被鲁军打败,败得窝囊。至于齐国服不服、后续怎么样?你只需知道那时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刚刚上台,懂历史的就懂了。
其实,我想说的不是打仗,而是规矩。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规矩是用来遵守,还是打破呢?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在你心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有着一个答案:符合自己利益的规矩大家必须遵守,不符合的可以打破。
举例来说:排队上车,限载二十人,排在第二十位的,肯定希望每个人都遵守排队的规矩。而排在第二十位之后的,大概率希望改变规矩自己能上车,甚至想直接插队。
别不好意思,这就是现实。希望大家遵守规矩的是既得利益者,而想要破坏或改变规矩的,是追求利益者。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长勺之战中,齐军之所以严格按规操作,是因为自恃强大,以为能稳操胜券;而曹刿想要以弱胜强,只有破坏规矩。
曹刿错了吗?没有。毕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家国遭受外来侵略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永远都没有错!
春秋中晚期,本就是一个破坏、改变规矩的时代,直闹到礼崩乐坏。当然,旧的规矩破坏了,逐渐又会形成新的规矩。
长勺之战一百多年后,出现了一位著名军事家孙武。这个孙子主张:兵者,诡道也!这成了新的打仗规矩,从春秋时期沿用至今。曹刿,只不过提前认识并运用了新规矩而已。这样说,不算是为曹刿“洗白”吧?
济源园区 孟宝记/文 雷英升/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