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口琴终于流淌出一段稍稍过得去的旋律时,我兴奋得想大喊大叫大笑。两个月的独自摸索,零基础的我总算有点进步,能不激动吗?至于为啥学吹口琴,我没跟人说过:我想在妻子生日当天,为她吹奏《生日快乐歌》。之所以不说,是怕别人笑我太小气。买个礼物不香吗?请专业乐手演奏不浪漫吗?但对她对我而言,由我吹奏的乐曲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话题急转:当AI生成的文章比绝大多数人写得好,甚至能与大师作品媲美时,就有了一种声音:语文还用学吗?

类似的现象我曾经历过。计算器刚普及时,有人问:数学还用学吗?好像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只有算账似的;当手机可以轻松实现英汉互译时,又有人问:英语还用学吗?

如今,功能更强大的AI来了,许多技能都不用学了吧?比如,我完全可以用手机摆拍吹口琴视频,配以AI生成的优美乐曲,然后通过微信发给妻子,貌似也能表达自己的祝福。

话题再转:明末农民起义首领里有个张献忠,他的谋士死了。死了就死了呗,大不了开个追悼会,致个悼词——那时叫祭文——然后厚葬了事。他手下的笔杆子很卖力,写的祭文引经据典、文采飞扬,但这位张大帅却不满意。最后,他自己动手,写出了“我困谷城,得识先生,义旗西征,先生相从……呜呼哀哉”。从专业角度讲,他的祭文确实不咋的,但从情感角度讲呢?

话题三转:我在新闻上看到,一些医院引入AI医生参与门诊,而且还是中医哎。AI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舌苔、气色,给出初步诊断结果,还开了处方——这就是中医高深莫测的四诊法之望诊!既然上了新闻,说明AI医生还是比较靠谱的。那么,以后博大精深(特别难学)的中医是不是也不用学了?

话题四转:有个女孩哭得很伤心,因为她失恋了。失恋正常嘛,古今中外有此遭遇的多了去了。我之所以拿这说事,是因为她在网上谈的恋爱。当然,网恋也正常,可偏偏她谈的对象是AI,而且她自己心知肚明。整个过程,从搭讪相识到逗她开心、听她倾诉,再到嘘寒问暖、关心备至,最后到“我们分手吧”。在分道扬镳之前,AI恋人的完美表现,是不是让人觉得男(女)朋友不用找了?

话题总结:AI音乐再怎么动听,也表达不了我的心和我的情;AI作者的文章虽好,但未必能完美体现你的所思所感;AI医生可以坐诊开处方,但绝对开不出独特的“加减方”(即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以及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在传统处方基础上作药物加减),或者说只会继承不会发展;AI恋人看似忠诚体贴,但不能在你需要时给予有力的肩膀以及温暖的怀抱——有人说AI+机器人就可以了。哦,我的天呢!这也太……可怕了!

我一直认为:AI者,工具也!对其“不贬低,不迷信,不排斥,不盲从”即可。

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AI技术必然会更加强大。如果再辅以其他技术,比如说机器人,会强大到什么程度,我们难以想象。但再强大的AI也不具备自己的情感,从这方面说还不如我们养的宠物。所以,把AI当成只是服务我们的工具就好了,你说呢?

济源园区  孟宝记/文  蒙春梅/图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