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姐更新了朋友圈,分享了她尝试给女儿做肉丸的经历。字里行间,燕子姐不断回忆妈妈做肉丸时的场景。
读着那段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画面:燕子姐在灶台前手忙脚乱地操作,她妈妈抱着外孙女在一旁时不时给予指点。
然而,如此温馨的一幕永远不可能出现了——燕子姐的妈妈早已因病去世。
我在评论区留言:妈妈的味道。燕子姐很快回复:我要继续把这手艺传授下去,让女儿以后也有机会做给她的孩子吃,让它变成“爱”的味道。
那一瞬间,我有些破防,深切地感受到:在某种层面上,食物不单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它还承载着人世间无限的牵挂与思念,以及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希翼与寄托。
从我记事起,基本上是爸爸在操持家里的炒菜做饭。如果他忙着上班,不爱做也不会做饭的妈妈就会随便整点吃食,让我们姐妹仨凑合果腹。爸爸带不动妈妈,便从小教导我们:“女孩子一定要学会做饭,这样才能照顾好自己。”
在他的传授下,姐姐、妹妹都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唯独我遗传了妈妈不爱做饭这点。读书时,每年寒暑假,爸爸都会逼迫我学厨,但我从不走心,成效自然微乎其微。工作后,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的我更是放飞自我。久而久之,无可奈何的爸爸也就默许我成为“漏网之鱼”。
五口之家,有三人会做饭,我和妈妈得过且过了好些年。随着姐姐、妹妹陆续出嫁,做饭的事情又回归爸爸身上。日常三餐及逢年过节,爸爸依然会认命地走进厨房颠锅掌勺,我和妈妈最多就是干点剥葱、捣蒜的碎活儿。那时候,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很久,很久。
谁能想到,一场猝不及防的意外,让爸爸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他63岁的那个初秋傍晚。
爸爸离开我们之后,我好像突然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对做饭这件事不再排斥,甚至有了些许喜欢。闲着没事时,我会主动观看美食制作视频,有机会的话也会钻进厨房练手。
我常做的菜品有蒜薹炒肉、山楂丸子、尖椒炒蛋、凉拌西芹、酸甜藕片及大烩菜等,那些是爸爸在世时经常做给我们吃的。可乐鸡翅、糖醋排骨、红烧茄子、麻辣豆腐、蒜香排骨等,是我后来跟着视频学的。由于练手的机会少之又少,成品免不了“翻车”。但也有一些菜品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譬如我的凉调手艺可谓一绝。
每逢佳节,忙碌一番后,一道道菜肴被摆盘上桌。家人团团围坐,举杯投箸,欢声笑语。那一刻,作为“大厨”的我总能从中感受到十足的满足和幸福。
我不由思量:爸爸在世的那些年,他是否也是因为同样的感受,才那般常年在厨房里任劳任怨?
吃着那些熟悉中又透露着细微差异味道的菜肴,我会自然而然地心生幻觉。眼前,爸爸依旧是那副让我“头疼”的模样——他兼顾炒锅、炖锅的同时,总不忘对坐等投喂的我耳提面命:“女孩子一定要学会做饭,这样才能照顾好自己。”
中央单位(郑州) 刘小波/文 蒋朝云/图
会做到才能照顾好自己。食物不仅仅是果腹,更多的是承载一些情感。让人心生欢喜。
每个人都要学会做饭,才能照顾好自己。但是,一定要注意少吸油烟。
我们受的教育是男的要学会做饭,不然将来受媳妇儿气。
美文美图,红烧肉,好有食欲![呲牙][666][666][666]
为什么要配这张图?更饿了……
普通饭菜里
才能真正品味出
母亲的味道
认识小波6年了,知道她是一个才华出众、性格开朗的姑娘,却不知她也有如此的伤感往事。小波加油,妳是最棒的👍🏻👍🏻👍🏻
做饭真的是对爱最好的传承,我刚学会做抿尖,给我老公展示了一下我的手艺。他说,吃着吃着就想他奶奶了。所以读作者的这篇文章,能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