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聚会,向来嘻嘻哈哈的闺蜜阿娟一直愁眉苦脸,时不时发出一声长叹。我不禁有些奇怪,到底什么事能难倒“乐天派”阿娟?一问得知,原来又是因为她的弟弟江子。
江子小阿娟八岁,和她同父母不同命。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偏幺儿”,阿娟的父母真是把这句话贯彻了二十几年——不出意外,会是一辈子。
从小到大,有阿娟吃的、玩的,必然少不了江子的一份;但江子有的,阿娟常常连个影子都见不着。小时候的江子还是个“拆家狂魔”,一不开心就在家里搞破坏。不知为啥,他尤其喜欢把气撒在姐姐身上。为此,无辜中招的娟子不知牺牲了多少作业本、课本和心爱的玩具。
长大后的江子不“拆家”了,但爱上了“啃老”和“吸血”。由于心思不在读书上,江子的学习成绩相当稳定,长期称霸班级倒数第一名。高考后,他勉强上了一所没啥名气的三流学校。
毕业后,因为“加分项”实在太少,江子找工作时颇受打击。好不容易有用人单位“收留”,他又频频作死。用人单位忍无可忍,赏了他一道“爆炒鱿鱼”,直接把他辞退了。这样的事情无限循环上演,江子却毫无悔改之心,一年里倒有半年时间在家“躺尸”。
不上班自然没了收入,过惯舒坦日子的江子苦兮兮地跑到姐姐面前卖惨。虽然自小被弟弟“祸害”,但善良的阿娟还是不希望弟弟吃苦,多次伸出援手,送吃、送钱、买衣服。
时间久了,丈夫虽未开腔,阿娟却觉得心累。可每次当她试图说服弟弟好好工作时,江子总有一百个理由反驳:“老板不把我当人看,你还让我熬下去?”“还不是父母偏心,花钱供你上名牌大学,不然你能找到好工作?”“我之前想学编程,谁让你抠门不肯给钱?你是我姐,都不肯帮我。”
更让阿娟伤心的是,父母全站在江子这一边,不停地指责她:“那是你亲弟,你比他大八岁,做姐姐的就应该帮衬弟弟,难道你要看着他饿死吗?”
阿娟顿时觉得,她以前的付出全都喂了狗,一腔热血终究冷了下来。“你知道吗?前两天,我弟又打电话跟我哭诉了,老妈也一直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帮弟弟。你说,我能帮他吗?”阿娟问我,我很干脆地摇了摇头。
阿娟此刻的处境,就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被自己的父母无限压榨,在原生家庭的深渊中苦苦挣扎。可惜的是,她们对家庭的付出,始终被视为理所当然。她们的一次次妥协,并没有换来家人的理解、感激和体谅。
也有人说,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不不不,这种话千万别相信,也不要随随便便就认命。明明知道眼前是万丈深渊,为什么还要一步步走过去,跳下去,而不是试图远离?
要我说,阿娟应该早点“揭竿起义”,反抗自己的原生家庭。毕竟,想要让她的父母和弟弟“幡然醒悟”,实在太难了。既然与亲人说不通、道不明,索性“绝情”一点,该断则断。
虽说血浓于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帮互助。但帮要适度,救急不救穷。即便是亲人,也不能无原则地帮扶,被对方一味地索取。不要因为所谓的道德、孝道和血缘关系,使自己成为原生家庭的牺牲品。
况且,通常情况下,姐姐并没有扶养弟弟的义务。江子有手有脚、身体健康,明明可以自力更生,却想要走捷径。这样的人,又何必惯他。
作为拥有两个孩子的中年老母,娟子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小家庭打算。如果她不敢反抗和改变,无法下定决心划清界限,远离“吸血鬼式家庭”,那么,总有一天,她和自己的小家庭会被原生家庭拖垮。毕竟,无底洞是怎么也填不满的。
希望娟子能早日摆脱原生家庭的枷锁,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版“樊胜美”,靠着内心的强大和不断的努力,好好地活成“安迪”。这样,就挺好。
龙华园区 蒙春梅
让人痛心。多少姐姐活在这个谎言里“姐姐就应该帮衬弟弟。”
一味的妥协,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弟弟永远成长不起来,等到父母都不在了,他还能干什么,醒悟太晚,扶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