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我陪妻子回湖南道县给岳父庆祝七十大寿。

岳父岳母随妻舅住在城里,房子装修颇为精致一一欧式沙发、多功能茶几、智能电视,处处透着现代气息。然而,客厅的挂式抽纸架上却横放着一根一尺多长、颜色发黄的竹条子,尾端缠着几圈布条,粗糙而突兀,像是从旧时光里不小心遗落在这儿的老物件。

我盯了它好一会儿,心里暗想:莫不是镇宅用的吧?正琢磨着,耳边忽然传来尖叫声一一干嘛呀!

我循声望去,六岁的侄儿晟伢子坐在沙发上,望着电视,小脸红得像刚熟的杨梅,眉毛拧成两团黑疙瘩,眼里蒙上了一层雾水。他嘴角不停地抽动,两只小手攥成拳头,整个身子都在发抖,脚丫子用力踢着茶几。他拔高声音,带着奶气喊:“不跟你们玩了!”接着就发出哭腔。

原来,是亲戚未经晟伢子同意,擅自打开了电视机。而家里的电视遥控器由晟伢子掌管,开关由他决定。

在厨房忙碌的岳母听到动静,丢出一句:“晟伢子,你怕不怕竹条子!”

我恍然大悟,这根竹条子不是摆设,而是岳母执行“家法”的用品。在湖南乡下,老一辈管教孩子曾有“四大法宝”——羊古老、杉几刺、竹条子和力壳子,都是当地植物制成的惩戒工具。前三件有弹性,打在身上火辣辣的疼,但不伤筋骨。我们小时候都有过“受刑”的经历。

时过境迁,如今家家户户就一两个孩子,个个都是小祖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哪舍得真打!晟儿生得白白净净,皮薄肉嫩,平时摔一跤,全家都要围上去哄半天。

我忍不住笑问岳母:“您还真舍得打呀?”

妻子在一旁瞪我:“你冒做好事,烧阴阳火。”烧阴阳火,即煽风点火。

岳母没上过学堂,处事遵循旧习俗,教育后代信奉“不打不成人,黄荆条下出好人”。妻子曾告诉我,她小时候没少挨过竹条子。如今晟伢子闹成这样,岳母会不会真给他来一顿?我忽然有些愧疚,生怕自己一句话害孩子挨打。

岳母笑了笑,没搭话,又去忙了。

晟伢子不理警告,哭声如棉花丝一样拉得长长的,余音袅袅。亲戚们轮流哄他,可越哄他越来劲。妻舅板着脸吓唬他,也没奏效——晟伢子知道爸爸舍不得动他。

岳母生气地说:“晟伢子,你是皮痒!再闹,就让……”这话冒着火星!侄儿知趣地收了口,房间终于安静下来。

没过多久,晟伢子见奶奶没出来,又开始闹腾。岳母再也忍不住了,冲出厨房,取下竹条子。

晟伢见状,瞬间从沙发上弹起来,如老鼠见了猫,低着头不敢作声。岳母手中的竹条子在空中一挥,“嗖”的一声破空响,让人心惊胆战。

“你,还哭不?”

“不哭了。”

“你,还滚不?”

“不滚了。”

“你,还让别人看电视不?”

“……让。”

在“家法”的威慑下,晟伢子服软了。我松了口气,心想,岳母也不过是吓唬一下,不会动真格。

谁知下一秒,竹条子就结结实实地落在晟伢子的脚上。他“哇”地哭出来,这回是真疼了。

岳母打完,立马抱起他,扒开裤脚检查,问:“痛不痛,长记性没?”她眼神里分明是心疼,可又不得不出手。用她的话来讲,孩子总得有个怕的。

是啊!现在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大多不敢管、不敢罚,稍微说两句重话,都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可教育不辅以惩戒,就失去了重要的管教手段,孩子就会无法无天。晟伢子为什么不怕爹和娘,却怕奶奶?因为奶奶手中有根会落下的竹条子。

竹条子提醒我们:管教孩子,光讲道理是不够的,得让他真切地知道——错了是要吃痛的。

宝科园区  戴海龙/文  郁芳翠/图

点赞(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