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的一个周日,我在楼下见到一只小奶猫,左脑和右脑随即展开了对话。
“我好想养一只猫。”右脑说。
“不同意,养猫费钱费时间。你要有这闲心,不如带儿子看看书,或者锻炼身体,多好啊!”左脑嗓音低沉,十分严厉。
“小猫长相乖萌,有了它,小朋友也多了一份陪伴。听说养猫还有利于小孩的智力和情商发育呢。”右脑反驳。
“不行,猫儿掉毛,谁来打扫?还要定时给它打疫苗、买饲料,万一它生病了还得医治,这些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呢。”左脑有理有据。
最终,左脑获胜,理智战胜了情感。正当我有些失落地准备起身回家时,八岁的儿子出现在身后。
“好可爱的小猫咪啊,我想养。”儿子摸了一下小奶猫的脑袋,猫咪温顺地贴了过来,脑袋磨蹭着儿子的手心。
我把刚才左脑说的理由搬了出来,想打消儿子养猫的念头。可是,人类幼崽是没有那么多理智的。接下来的一周,他每天各种“软磨硬泡”,非要养一只小猫。
当时,儿子的暑假班因疫情管控停课,我们只能让他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想到,这孩子只看电视不做作业,还开启了不同的“作妖”模式:吃完零食将垃圾扔在沙发上、用鸡蛋做试验弄得客厅里一股腥味、用书和抱枕搭桥玩……
每天下班回家,我们都要跟儿子讲规则,清理“战场”。更让我和老公崩溃的是,儿子不知道是在家看了不好的电视画面产生了恐惧感,还是受到了其他惊吓,他不敢一个人上厕所,而是在客厅的垃圾桶里小便。
“让猫咪陪我,我就不害怕了!”儿子委屈巴巴地看着我,让我的理智有些动摇。
生娃容易养娃难,同样的,买猫容易养猫难。一旦养猫了,自然不能放弃这条生命。我强忍着怒火收拾完一团糟的客厅,不知后续该如何是好。我有些焦虑地联系了养猫的同事小霞,向她打听养猫的日常生活。
“我家有一只五个月大的银点猫,要不借给你养一段时间吧!”小霞听了我的顾虑,提议道。
“那可真是太好了。”我喜出望外。寄养小猫既能满足儿子养猫的执念,又减少了自己买猫的风险和成本。
第二天,我们一家三口就接回了小霞家的猫“布丁”。它全身雪白,蓝蓝的大眼睛像是纯净的天空。它还会用柔软的爪子给我们按摩。
我们分工明确,儿子是喂食官,老公是铲屎官,我是花钱官。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新成员布丁的身上,一家人一起解锁各种逗猫技能,家里紧张的气氛也缓和了下来。
我们早上出门上班时,儿子在床头猫在床尾,他们相互陪伴着;下班到家时,小猫轻轻地叫着,好像是在欢迎我们回家。在监控摄像头里,我看到儿子和猫互相依偎在沙发里,儿子每次上厕所都会抱着小猫一起去。客厅里再没有了臭味。布丁也喜欢和儿子呆在一起,它陪着他写作业,让他各种熊抱,真令人嫉妒。
半个月很快过去了,我们一家“四口”相处融洽。有一天,我和同事聊起养猫乐趣时才得知,布丁是小霞为她儿子准备的暑假礼物。如今小朋友来了,而猫却在我家里。得知真相的我,感恩拥有小霞这样的好同事,同时也决定尽快把布丁归还给她。
一周后,我终于领养了一只小猫,也取名叫布丁。它是一只虎斑,胸口有一个爱心色斑。它的到来,让我们家拥有了更多的爱和温暖。
B事业群 (成都) 虞丽萍/文 陈虎/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