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只三花猫,眸子清澈,个头小小的,白黄黑的毛色分明。

2019年4月,我遇见它时,它正蹲在园区护栏的草丛里,往外探着小脑袋。瞧小家伙的模样,估计才三四月大,叫声软绵绵的,像是许久没有进食。

我不由心生怜悯,立刻跑到超市买了两根火腿肠。我将火腿肠放在护栏口,但三花猫却不敢出来,躲在草丛里盯着我。或许小家伙有些怕人,我很难想象它经历过什么。为了不干扰它进食,我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我提前半个小时出门。一到园区,我就到护栏处寻觅。地上的火腿肠不见了,小家伙却仍趴在草丛里。看到我,它没有了昨天的警惕,主动钻出来,远远地朝我叫了几声,声音比昨天大了不少。

为了避免小家伙挨饿,我决定喂养它。午休时间,我从食堂带上几片肉喂它;下班后,我也会给它备上一些吃食。

在慢慢熟悉后,小家伙开始时不时地以“喵”“喵呜”的叫声回应我,也愿意靠近围栏,让我抚摸它的身子。有时,它一看到我,便撒娇似的在地上撒欢,连续打几个滚,朝我露出它那洁白的肚皮。

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小花”,每次投食前总要喊它几声。它仿佛认可了这个名字,一听到我的召唤,便欢快地朝我走来。

没多久,同事们也知道了小花,对它稀罕得不得了。每次来看它,同事们总会捎点吃食,小花则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人招呼,它便屁颠屁颠地钻出来,靠近护栏网;只要有吃的,它就让大家随便撸……几个月后,小家伙在我们的投喂下,吃得肚子圆滚滚的,胖得像只迷你猪。

自从有了这个“不速之客”,大家工作之余多了不少乐趣。工余时间逗小花玩耍,成了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看着小家伙乖巧的样子,任何不开心好像都能被治愈。同事们对小花越来越上心,除了平时投喂,遇到刮风下雨还会想办法给它搭个棚子或造个窝。

2022年9月,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园区开启闭环生产,我们没法再去照料小花。大半个月后,闭环生产结束,大家不约而同地寻找小家伙,可找遍园区也看不到它的身影、听不见它的回应。

3年多的陪伴,大家都与小花有了很深的感情。我们建立了“寻找小花”微信群,动员身边的朋友帮忙留意它的踪迹。可半个月过去了,仍没有任何小花的消息。

2022年11月的一天,正当大家快要失去希望时,群里突然出现的一张照片,瞬间扫除了我们心底的阴霾。照片上是一只猫咪,三色花纹,神态呆萌,正是小花!原来,因为在园区闭环生产时没人投喂,小家伙饿得跑到外面,被一个好心的面馆老板收养了。

第二天,同事们组队去面馆看望小花,我因事未去。3个多月后,等我再去面馆,却发现面馆已经搬迁了,小花也不知所踪。也许,它是被面馆老板一同带走了吧。

从此,我再也没有看到过小花。我真后悔,当初没有留下一张小花的照片。小家伙,你现在还好吗?

业成光电(成都) 周桃/文  蒋朝云/图

点赞(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