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家的村子坐落在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的青山之中,偏居一隅,远离繁华。村落不大,也就二三十户人家,从村东到村西步行不过十来分钟。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老人们带着孩子,守着老屋、种着薄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不紧不慢,安静祥和。

村里有一家小卖部,像老舍笔下的茶馆,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神侃闲聊之地。确切地说,这里像是一帮老妪老叟的俱乐部。他们偶尔也会打打纸牌,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唠家常、聊八卦,热烈地讨论村里村外、国内国外的新闻趣事。

马航MH370航班失踪那年的五一假期,我回家看望小妞。路过小卖部时,好几个老伯阿婆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有个阿婆突然急切地问我:“去哪儿了?”其他人也都伸长脖子,似乎在等我回答。我有些发懵,反问:“什么去哪儿了?”阿婆答曰:“马航啊!”下田能插秧摸鱼、上田能关注时事,都说中国城市大妈牛,我们山村的老太太也不遑多让嘛!而这小卖部,俨然成了村里人大事小情的新闻发布会。

今年暑假,我回了趟老家。小妞的叔叔在广州,他打电话跟婆婆说自己刚打了第一针新冠疫苗,婆婆陡然提高声调嘱咐他:“打了针,可不要呷酒啊,要过28天才能打第二针。”得,连大字不识的老太太都懂得这些防疫知识。我打趣地问婆婆怎么知道这么多,她说是在小卖部听别人讲的。

经营小卖部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将近五十岁,但在村里已经算是年轻人了。两口子既要照看小卖部,还要种地,男的每天还要跑两三趟运输,所以小卖部并不像城里的24小时便利店那样随时开门营业。店主两口子一般会在午饭前后和傍晚时在家,所以去买东西得看点。但也有很多时候,两口子都不在,小卖部仍然开着门,有三五个人在小卖部门前或坐或站或蹲地聊天。我去买冰淇淋和饮料,几个人同声问我要冰的还是不冰的。其中一位老伯麻利地跑进柜台拿给我一大瓶可乐,说是七块钱。另一位老伯则说:“冰淇淋都是一块钱一个,你自己拿吧,拿完扫柜台上的二维码付钱就行。”好像每个人都知道小卖部每样东西的价格,也好像谁都可以替店主卖东西。这种有趣的经营方式,恐怕独属于这间山村小卖部吧!

从镇上到村里,如果乘坐老爷车,给司机报地址时,必定要说是到某某村的小卖部。司机听了,都会熟门熟路地说:“哦,就是那个小卖部呀,晓得,晓得。”然后,一脚油门,没多久就到了。司机停稳车,在等乘客下车的空档冲着小卖部喊一嗓子:“有去镇上的吗?走了,走了。”在小卖部门口候车的人或拎着袋子或背只竹篓,三两步跑过来,坐上车。等人坐稳了,司机又一脚油门,绝尘而去。

这座山村,有清脆的鸟鸣,还有不时响起的鸡鸣狗吠,以及水牛悠长的哞叫。这让它显得安静,却不寂寞。而这间小卖部,更像是这座山村的灵魂。     

业成光电(龙华) 李卫萍

点赞(1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8 条评论

@努力FD 3年前 回复TA

看到这样的一个小卖部,就想起了小时候上学,也是在这样的小卖部里面去买东西

3年前 回复TA

在我奶奶家小时候也有一个这样的小卖部 门前有打牌的 聊天的 有小孩打陀螺打板 后来长大了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村里的小卖部变多了 但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 现在去奶奶家只能偶尔看见有几个老人坐在各个小卖部门口晒晒太阳

江克线 3年前 回复TA

民风淳朴,与我家乡一样!

Y 3年前 回复TA

我们小学还有一个唯一的小卖部,商品也不多了,但是店主不舍得关。我每年回去都会顺路过去跟年事已高的店主聊聊天。那个的小卖部也就像一间茶馆一样,承载着大家信息交流的桥梁。

驭风而舞 3年前 回复TA

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卖部,谁都知道每件东西的价格,谁都可以替店主卖东西。这醇厚的风情啊,让小卖部“活色生香”。

张怀璞 3年前 回复TA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觉得安静的,时间缓慢的才是好的。在深圳寻找这种还保有一小部分自然村落特征的地方,应该是没有了,有些怅然啊

Frank 3年前 回复TA

让我想起了“大脚超市”。

清风 3年前 回复TA

这样的小铺子满满的烟火味,让乡村不再寂寞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