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我陪父母回乡修缮祖屋。打开尘封的杂物间,看到墙角边静静地卧着一根泛黄的扁担。它的中间部分略宽,微微拱起;两端稍细,略略下垂。擦去它身上的尘埃,“五八年”的年份标记清晰可见。我轻轻地抚摸着它,沉睡的记忆又被唤醒。
过去的年代,扁担在农村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家乡盛产楠竹,因其结实轻巧,又富有弹性,是制作扁担的好材料。深冬时节,乡亲们上山砍回竹龄五年以上、皮褐质厚、节长光滑的老楠竹,锯下最粗的那一部分,从根部剖开,再精刨细琢,做成扁担。次年春暖花开时,一根根楠竹扁担就在田间地头派上了用场。
村西有口老井,井口的青石被磨得锃亮,石上覆着青苔。井水甘甜,冬暖夏凉。全村数十户人家、三百余口人,共饮这一口井水。早上,乡亲们迎着晨光,用扁担挑着新汲的井水,迈着有节奏的步子往家赶。满满的两桶水,压得扁担吱呀作响,清脆又美妙。早起的孩子们围着水井嬉闹欢笑,唱起童谣:扁担扁担钩,你挑水来我做粥。不久,村里升起袅袅炊烟,各家的厨房飘出饭菜的香味。堂客们呼唤各自的男人和娃娃回家吃饭,声音一波接一波,忽高忽低。热闹非凡的一天,又开始了。
村庄四面环山,交通不方便,运输基本靠挑,不少人在从事“挑脚”的行当。挑脚是苦力活,不仅要身体壮实,还要有脚下功夫。村里筑堤修塘、村民建房搭桥,砂石、水泥等材料要从几公里外的地方运进来。每有此事,脚夫们便换上行头:穿上解放鞋,披上肩垫,系上汗巾,腰间挂上水壶,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翻山越岭。一百多斤的担子,他们稳稳地挑在肩上,脚下的每一步都要踩实,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会人仰马翻。挑担行远,脚夫要换肩。他们一手托着担,一手拉着担绳,扁担在颈背上轻轻一转,担子便调了左右、换了前后。他们偶尔也会大声吼几句劳动号子,声音里透出粗犷与俏皮,虽然满头大汗,但眉眼里却流露出笑意。
乡亲们用挑脚换来的钱,在村口的杂货店买些肉,挂在扁担上,馋得路上的狗子直流口水。爷爷挑完脚,除了买肉,还会给我捎回最爱吃的芝麻糖。
孩提时,父亲去地里干活,偶尔也会带上我和弟弟。父亲用扁担挑着箩筐,一头装着弟弟,另一头是我。我们手扶箩绳,在箩筐里荡来荡去,还不时伸手去够路边的野花,甚至故意拉住路边的树枝,再猛地一放手,就会荡得更高、更远。累了,我们就静静地躺着,望着扁担在父亲结实的肩膀上起起落落……
扁担弯弯两头尖,颤颤悠悠响连天。在村庄里,与扁担相关的都是力气活儿。挑水,挑粪,挑谷,挑柴……日子,就是一担一担挑出来的。一根根扁担,经过肩膀的磨擦和汗水的濡染,自然地形成了包浆。它们如同一位位长者,见证了村庄的变迁,也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C事业群(宝科) 戴海龙
一根扁担挑起了父亲一生记忆
沉重的负担
看了作者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去年结完婚去农村看望亲戚,新女婿毕竟得表现一下,也是用扁担去挑水,结果撒了一路,还把肩膀给压坏了。哈哈~别看小小一根扁担,那也是需要技巧的~
你的白发,每一根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你的皱纹,每一道都记录着你的功勋;你的脊梁,诠释着顶梁柱的责任;
人生是一场修行,在乎沿途的风景,感恩所有的遇见。
为父则强,你扛下了所有的委屈和悲伤。
一根扁担,挑着生活,挑着希望,老辈人勤劳;
一篇文章,写出记忆,写出感情,当代人感恩。
真实感人。
脑海里涌现出很强的画面感,挑担人,父亲的扁担一头挑着自己,一头挑着生活。小扁担,大乡情。关于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近。
小小扁担,思绪悠悠;宛若画图,回旋不休……
文章质朴感人,细细品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似水流年的童年[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