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太行山脚下长大的。村子远离尘嚣,宁静清幽。一出门,周遭都是连绵起伏的山脉。

离开太行山快二十年了,我依然想念那里各家各户用小石磨磨出的豆沫汤。做豆沫汤,对水质要求颇高,唯有用从百米深井抽上来的水,方能做出最正宗的味道。镇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村子能做出这种豆沫汤,我们村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小石磨。头天晚上,抓几把黄豆,用深井水浸泡。第二天清晨,在小石磨上把黄豆磨成豆浆。往豆浆里放入金黄的小米,架在柴火灶上煮。煮开后,再加点瓜块、土豆块进去,继续煮。一直到把豆汁味熬出来、只剩香味儿,才算煮好。光是煮,就要一个多小时。

豆沫汤是太行山下最普通,也是最有特色的吃食。每天早晚,你看,每家吃的都是豆沫汤,连配菜也大同小异。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甚至一天三餐都是豆沫汤。对外出工作、学习的年轻人来说,一碗豆沫汤,成了他们浓浓的乡愁。

太行山盛产野酸枣。这种果实,山间、路边随处可见,能直接吃,也可以磨成粉,蒸成窝窝头、馒头。我小时候很少有机会喝到饮料,但是家里从来不缺“酸枣汁”。所谓的酸枣汁,是用酸枣粉兑水调成的,味道酸酸甜甜,保你上课不犯困,下课喝不够。

林子中、山沟里,还有很多可以吃的果子,比如野葡萄、桑葚、野杏、柿子……以柿子为例,据我统计,大概有四种吃法:一,熟透的柿子,我们叫“轰柿子”,直接吃,入口清甜绵滑,是我的最爱;二,半熟的柿子或生柿子,煮熟吃。煮着煮着,香气就飘出来了,我们的口水也跟着流了下来;三,把柿子捣成糊,拌炒面吃,柿子的清甜融合了炒面的香醇,吃上一口,哎呦喂,太美味了;四,用石头和石板,在地上垒一座简易土灶,用树枝点上火,把轰柿子摊成煎饼,烤着吃……太行山里的孩子,在吃这方面总是不缺少智慧和创造力。

都说吃是一种文化,我完全赞同。吃,让你永远记得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比如,太行山里的吃。

C事业群(武汉)  张延英/文  蒋朝云/图

点赞(29)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 条评论

木子明 2年前 回复TA

日本所谓的“名将之花”凋零在太行山!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