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有一段时间没和我联系了。上周六,他突然约我去茶馆。
那天天气不错,但表弟却满脸阴霾。落座后,我给他点了一杯铁观音,问他最近怎样,公司业务有没有受疫情影响。他喝了一口茶,说,公司经营倒很正常,但他不想干下去了。他知道这个时候辞职风险很大,但是感觉“一分钟都呆不下去”。
这让我有些诧异。三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从上一家公司离开,加入现在的医药集团,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小团队的Leader,薪水也比原来翻了一倍。此后,他在朋友圈里展示的基本上全是“正能量”,看上去比打了鸡血还亢奋。我还纳闷,为什么最近很少看到他发朋友圈。原来如此。
茶过三巡,我才知道表弟早就有辞职的想法了。表弟在这家公司的顶头上司,是品牌部的经理,人看上去挺和善,整天笑眯眯的。初见他时,表弟感觉如沐春风,心里美滋滋的:换了个东家,升职加薪不说,领导还这么亲民,果然是树挪死人挪活,自己真是来对了地方。
不料,过了一段时间,领导的真面目就像从海平面下慢慢浮上来的冰山,一寸一寸地露了出来:城府极深,醉心于御人术,手下几个心腹相互防备、明争暗斗,却都对他死心塌地;爱揣摩上意、拍领导马屁,喜欢不顾实际情况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业务不精,却好对部门里的大事小情提供指导、发表意见,一旦有什么后果,又第一时间甩锅。
表弟觉得,经理笑眯眯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满满的算计,于是背地里送给他一个尊称:笑面虎。
在这样的职场氛围中,表弟很不习惯。但他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应聘上这个职位,还领导着几个非常优秀的部下,就又尝试说服自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十全十美的,忍忍吧。或许再过一段时间,情况就会起变化。他压抑着自己,在公司谨小慎微,每天像是戴着一副面具,工作毫无快乐可言。
然而,即便如此,麻烦还是找上门来了。公司启动一个新项目,要通过媒体造势。他写了一则通稿,经理看过之后,往通稿里加进一个数据,说是可以彰显公司业绩。孰料,通稿见报后,老总大为光火,说那个数据涉嫌泄露公司商业秘密,还可能引发公众误解,下令追责。
最终,表弟不得不按照经理的意思,主动揽下责任,当了一回背锅侠。为此,他被公司通报批评,并扣发当月奖金。后来一想起这件事,表弟就像吃下了一只苍蝇,恶心得想吐。
“其他的都还好,就是心累。”表弟说。
我知道,他虽然嘴上说“一分钟都呆不下去”,但其实对于到底要不要辞职,内心还是很纠结。这让我想起他两年前从上一家公司辞职之前说过的话:除了没前途,一切都很好。
那时,表弟在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文宣部门任职。他的薪水不高,也不算低;工作不忙,但也不轻松。部门里有十多个同事,除了主管,差不多都是同龄人。主管是个小老头,比较开明、随性,也很宽厚。下属偶尔犯点儿错误,只要不出格,他也并不多做计较。
当年和主管同期入职的同事,有的屡获升迁,有的另谋高就,只有他还在这个职位上原地踏步。主管看上去无欲无求,颇有点野鹤闲云的意思。在他的领导下,部门氛围比较和谐、融洽。同事们互不设防,大家坦诚相待、打成一片,平时分头干活儿,有事时抱团作战。主管给他们加油鼓劲,有时还身先士卒,亲自上火线。
按说,这是比较理想的工作环境。表弟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确实干得挺欢。但后来,他却变得消沉、颓废。他给我打来电话,说想跳槽。
我问为什么,表弟说:“看不到希望呗。你想想,主管老是不升职,下面的人还有什么出头的机会?我还年轻,想出去搏一搏。你觉得呢?”
我问他:“要不要跳槽,取决于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是不是想要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表弟又说:“是啊……但我还是舍不得。这里啥都好,主管好,同事好,工作也有成就感,就是没前途。但是,开心不能当饭吃啊。”
听得出来,表弟已经做出了选择,给我打这个电话,无非是想求得一些心理安慰。我告诉他,决定了的事情,就不要犹豫,“如果不成功,就当是一次试错。”
现在,表弟又抛出同样的问题:“哥,现在辞职的话,你觉得可行吗?”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已经迈过了35岁的“职场分水岭”,没有多少试错的资本。目前又是这样的经济形势,辞职后,恐怕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以他大开大合的性格,继续在这样的环境中煎熬,无异于一场慢性自杀。这一次,我无法再给他任何实质性的建议。
我重新点了一杯铁观音,把茶杯递到表弟手上,说:“如果我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你要记住,每一次跳槽,既是机会,也是陷阱。即便是陷阱,也并非对你毫无意义。因为,它至少会让你明白,你并不适合做什么。”
我不知道,这样的忠告对表弟有没有帮助。我只看到,他走出茶馆时落寞的身影,仿佛藏满了心事。
龙华园区 王先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