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时,每周三下午学校会放半天假。每逢这时,我和奶奶打个招呼,就径直去了外婆家。

外婆是个普通的乡村妇女。在我印象里,她慈祥善良,总是和蔼可亲,面带微笑。那时,表弟表妹们尚未出生,我因此受到外婆的“专宠”。家里有好吃的,她总会留到周三下午拿给我。

外婆住在河对岸,属邻市管辖。坐渡船过河,穿过一片柳树林,再步行约两里路,便到了外婆家。外婆家菜地边有一片甘蔗园,约有四分多地。与辣椒、茄瓜、西红柿、四季豆这些邻居相比,身材修长的甘蔗显得格外亭亭玉立。

外婆的甘蔗园,成了我的乐土。我放开肚皮吃甘蔗,还突发奇想,要在园里建房子。我捡来几只废弃的化肥袋,剪开,洗净,晾干,用毛线和尼龙绳在甘蔗秆上固定好袋子的四个角,做成一个长方形的帐篷。我左瞧瞧,右看看,一点一点地改进。为了住起来更舒服,我还在地面铺了些干草,再在干草上摊几张报纸。

我的“房子”终于大功告成。当天傍晚,我特意带领外公外婆参观自己的杰作。两位老人赞不绝口,外婆还躺进去试睡了一番,笑着夸奖我:“睡着蛮软乎,我娃儿真能干。”那一刻,我比考了全班第一还要高兴。

帐篷盖好后,下了几场雨。我担心它被风吹倒,被雨淋坏。又一个周三下午,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外婆家。赶到甘蔗园一看,它不仅完好无损,反而比先前更加漂亮、牢固。原来用线绳系着的“屋角”,分别绑上了铁丝;挨着帐篷的几排甘蔗被砍掉,周边的空间显得更宽敞;绕着帐篷围起尼龙布,并用竹条固定住,像是墙壁;地基还被沙土垫高,不用担心雨水侵蚀。

外婆告诉我,那几日连天大雨狂风,我的帐篷被吹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天一放晴,她就和外公着手整修。外公本来就会篾匠活,盖这样一栋“房子”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经过修葺后的帐篷,既美观大方,又简朴实用。外婆村里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他们竞相模仿,纷纷在自家甘蔗园里建房子,有的还在帐篷外面挂上红灯笼。初秋的晚上,我和小伙伴们躺在各自的蔗园小屋里,数天上的星星,听秋虫的低吟,惬意极了。

如今,外婆和外公先后作古,我也离开故里,到南方生活多年。那片甘蔗园和园里的小屋,早已不复存在。但我永远记得,我在小屋里做过的那些色彩斑斓的梦。

FIT(宝科)  江克线/文  连云云/图

点赞(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