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高博士,年长我七岁。这份师生情谊,从我少年时代开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我十四岁那年,父亲病逝,家里经济十分困难,母亲时常在深夜长吁短叹。为了早日就业替母亲分忧,初三那年,我毅然报读了技校。当时,高老师从南京一所高校毕业,正好分配到这所技校任教。他成为我的班主任,同时教我们英语和金属工艺学。


期间,我的成绩优异,在年级名列前茅。课余时间,我经常去校图书馆阅读文学书籍,开始尝试写作。那年三月,我的一首小诗《春风》在县报文艺副刊上发表,同学特意在校园广播台为我点歌送祝福。


从那时开始,高老师发现了我的文学天分,鼓励我再接再厉、多写多投。他还把家中珍藏的名著推荐给我阅读。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的劲头更足了,陆续发表了不少诗歌。当我到县报社领取稿费时,当时的文学编辑陈静波老师一脸难以置信: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居然是诗歌作者。


在高老师的悉心栽培下,我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功课之余,我负责班上每周一期黑板报的撰写,参与校园月度墙刊书写与版面设计,并频频在校刊上发表作品。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可以说,我的自信与热忱是在技校期间培养出来的,我因此受益一生。


我们实习的那年秋天,高老师考上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离开了技校,前往南京继续深造。那时,我和同学正在中石油旗下的油田机械厂实习,学习车床操作。有一天,汤老师代表学校来看望我们。临别前,他专程找到我,转告高老师对我的殷切嘱托:不要放弃写作,坚持下去。


那天夜晚,我独自站在厂部办公楼旁的梧桐树下,内心百感交集,泪如雨下。高老师在离开故里前,仍然牵挂着我,嘱咐我坚持梦想,不懈努力。这份情谊如此真挚、厚重,让我怎能忘怀?


从技校毕业后,我一度待业在家,一边帮母亲干农活,一边等待招工通知。那一年,我感觉日子特别煎熬,心情很是低落。曾经风光无限的校园才子,如今却赋闲在家,百无聊赖。这样的窘境,不时折磨着我年轻的心。我忍不住写信给高老师,诉说我的近况和苦闷。


几天后,高老师回信了。在信中,高老师鼓励我说:“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你永远都会是姣姣者。因为你骨子里有一股永不服输的拼劲!”


知我者,恩师也。高老师的来信犹如雪中送炭,给予人生低谷中的我莫大鼓励,让我重拾勇气,振作精神。在他的激励下,我不再虚度光阴。待业期间,我除了坚持阅读学习,还尝试就地取材,写一些身边的人与事。其中有不少练笔,都得以发表。


这些年来,无论我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每每想起高老师当年的期许,我仍然心存感恩。


感谢命运恩赐。2008年,在阔别16年后,我和高老师在深圳重逢了。从此,我每年都会抽出时间,穿越大半个城市,专程登门拜访高老师,向他当面讨教,聆听教诲。


我相信,这份师生友谊会一直持续下去。我常告诫自己,不要辜负恩师的期望,做好手上的每一份工作。同时,保持对写作的热爱,让梦想之花开得更为持久而美丽。


FIT(宝科)  江克线/文  陈虎/图

点赞(1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 条评论

Star fog 2年前 回复TA

看完后我如此感动,恩师难忘。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