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吃汤圆寓意着团圆,是当天必不可少的仪式。大概怕我忘了,元宵节前,奶奶特意打来电话,嘱咐我回家吃汤圆。虽然我已返回成都上班,但我还是应下了,打算辛苦一些,在一天之内来回,既不影响上班,也能满足老人家的愿望。


刚下车,我就看见奶奶系着红色绣花围裙,持着一柄汤勺在门口张望。


已年逾八十的奶奶,早已不复年轻时的利索,但依然喜欢折腾。如今,大家都想图个方便,吃的是速冻汤圆,但奶奶却喜欢自己动手。看着满头白发的奶奶在灶台前忙活,蹒跚的身影在灯光下摇晃,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


那时候,我家黄墙灰瓦,并不富裕。虽温饱不愁,伙食却很一般。不过,包汤圆一直是奶奶的强项。


奶奶一边加热水,一边搅匀汤圆粉,直到糅合成面团。接着,揪剂子,取小块,用手摊平,放上馅料,合上,在手心揉搓成圆球。如此,一个个汤圆便做好了。锅里倒入冷水烧开,放入汤圆,再用勺子轻轻搅拌。煮七分钟左右,汤圆浮起就表示熟了。如果加入鸡蛋、醪糟和白糖,就变成了美味的醪糟汤圆。


奶奶做的汤圆,馅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花生馅,把炒好的花生去壳,剥掉外衣放入石舂,再加入适当白糖,用石杵用力捣,直到花生碎与白糖融合;另一种是黄糖馅,将黄糖切成小块,用石杵捣成泥即可。


这两款口味虽说简单,却是我永远难忘的儿时味道。


每到元宵节前夕,奶奶总会提前捣好馅料,那馅甜甜的,香香的,让我魂牵梦绕。于是,我经常趁着奶奶去隔壁话家常的时候,偷偷将她放在铁皮红罐子里的馅料塞进嘴里。担心被发现,最开始我只偷尝了一些。但被勾起了馋虫的我,胆子变大了,以致最后罐子轻得让我心虚。


直到第二日,奶奶准备包汤圆时,才发现馅料已经不够了。来不及重新捣馅的奶奶看着我调皮的样子,哭笑不得。不过她并没有责怪我,依然认真地包着汤圆。很快,煮好的汤圆被盛到了我的碗里。没想到,我吃到的汤圆只有黏牙的外皮,一点馅料都没有。我皱着眉头边吃边吐,气得父亲拿着扫把追我,奶奶在一旁笑呵呵的………

“吃汤圆了!”


奶奶的话一下子将我拉回了现实。我双手捧过奶奶盛好的满满当当一碗汤圆。那含着爱意做的汤圆,大大的,鼓鼓的,伴随着醪糟和鸡蛋的香气,热气腾腾的,从口腔一直暖到了胃里。 


那种爱,是滚烫的,永不磨灭的。


业成光电(成都)  周桃/文   蒙春梅/图

点赞(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2 条评论

驭风而舞 1年前 回复TA

这哪里是汤圆啊,分明是奶奶滚烫的爱。

ミོꦿ卜蘺のōベ 1年前 回复TA

👍👍👍👍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