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着我和弟弟进城务工,爷爷奶奶仍住在乡下。每隔一段时间,父亲会接奶奶到城里小住几天。奶奶一来,我就跟过年似的开心。因为奶奶每次都会大包小包地给我们带吃食,比如红薯干、萝卜干、炸油粿或油条等等,馋得我时不时抓上一把。等袋子快见底时,奶奶又回老家了,我就特别想念她。
奶奶常年一头齐耳短发,戴着黑色发箍。她体型偏胖,衣服大多是在裁缝处订做,款式像中山装,人显得十分干净利落。
我读小学二年级时,奶奶又一次来到城里。放学后,夕阳的余晖洒向地面,斑驳的树影随风而动,我和小伙伴在忽明忽暗的巷子里追逐打闹。有时奶奶忙完了手里的活,会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等父亲母亲回家吃饭。
偶尔,卖馍馍的小贩会出现在巷子里,一边慢悠悠地蹬着三轮车,一边大声吆喝:“卖馍馍喽!”若是有人招手示意,他就停下车子。每当这时,我们就呼啦啦地一窝蜂围过去,盯着大人挑选馍馍。
小贩的车斗里放着一个大竹筐,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白被,用来给馍馍保温。被子一掀开,面香扑鼻而来。竹筐里有好几种馍馍:长方形的馒头、三角形的白糖包、圆溜溜的豆沙包、圆形带褶的菜包或肉包子……每一个都散发着诱人的气味。
看到我眼巴巴地望着其他孩子吃包子,奶奶也给我买了一个,是我最钟爱的豆沙包。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深红色的豆沙馅软糯香甜,简直是人间美味。后来,每次遇到卖包子的,奶奶都会照例给我买上一个豆沙包。
有一年暑假,父亲把我和弟弟送到乡下奶奶家。奶奶给我们做包子吃,还特意包了一些树叶形状的豆沙包,上面带着几条褶子,封口处沾些红豆沙作标记。咬开包子,淡黄色的馅料里,还掺着红褐色的豆皮及红豆粒。
那时,我并不太爱吃奶奶做的豆沙包——馅料既没外面卖的细腻,也没有那么甜。但逢年过节,奶奶都会给我做豆沙包。
后来,奶奶的衣食起居开始需要人照顾,直到去世。我再也吃不到她包的豆沙包了。
不知不觉间,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多了,我时不时会想起她。尤其是吃豆沙包时,更是备觉温暖。现在想起来,那时,每一个豆沙包里,都有奶奶对我的爱。
龙华园区 胡云/文 蒙春梅/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