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面馆不大,店面大约只有30平方米。它离园区不远,经营了十多年。忘记了从何时起,北方面馆成了我、亮子、强子兄弟仨聚会的首选之地。每过一段时间,我们总会相约来面馆吃顿面,顺道小酌几杯。

亮子和强子都是西北人,他们对面食有着天然的喜好。而我是南方人,平时以米饭为主食,但这并不妨碍我偶尔和他们一起吃吃面,换换口味。

店老板是一对来自东北的中年夫妇,他们和90后的儿子共同经营这家面馆。因我们常来,便跟老板一家相熟。以至于我们只要有一段时间没去,他们就会热情地询问:“你们是不是很忙啊?好久没见呢!”

吃面时,我们通常会点上几道凉菜、一大碗酱骨架,再配一瓶产自北大荒的“土八路”白酒,边吃边喝边聊,美极了。这家小面馆朴素、清静,在月白风清的晚上,很适合兄弟三个畅谈理想和人生。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聊起各自的家乡习俗与少时趣事,言语中总有割舍不下的乡愁,趁着几分醉意,眼角便泛起泪光。有时,兴之所至,对古典诗词颇为钟情的强子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吟诵起苏东坡的经典名篇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强子的普通话极为标准,于抑扬顿挫中别有一番风韵。店里的食客也停下手中的筷子,向我们这边张望。他们的眼中并无诧异,更多的是赞许和认同。

在这一刻,在深圳的一隅,我们来自三个不同省份的异姓兄弟,是如此地心意相通。

亮子四月上旬回了一趟老家,五月初到深圳。才下飞机,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他回深圳了,约我和强子到北方面馆一叙。那天傍晚风雨交加,但兄弟仨没有一个人借口爽约。等雨稍小些,我便穿上雨衣、骑上电动车从住处赶到面馆,强子也打的从光明赶来。

雨夜天气微凉,但亮子从家乡带来的苞谷酒暖胃又暖心,他姐姐在老家做的咸肉、茶叶蛋也很美味。我们在面馆喝着苞谷酒,吃着面条和风味美食,分享着各自家乡的见闻特别是乡村的变化,愈加豪情满怀,意气风发。

7月初我过生日,我请他们俩在我生日当天小聚,地点仍然是北方面馆。那一次,兄弟仨又在一起欢聚小酌。我越发感觉,好朋友见面,真的不在乎吃什么,更在乎的是情谊和氛围。比如这家北方面馆,若论菜品及味道,的确有些单调、清淡——这里只有传统的手工面、素凉拌菜,肉菜也仅有酱骨架和酱猪手,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认可。面馆老板厚道实诚,面与菜的份量都很足,有时还会免费赠送一碟下酒菜给顾客。

也许因为我们比较投缘吧,数年来,兄弟仨谁都没有说过“这里菜太少,下次聚会换个地儿吃饭”这样的话。

FIT(宝科)  江克线/文  孙奇/图

点赞(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2 条评论

江克线 3年前 回复TA

@我非我 谢谢好兄弟,有机会,请兄弟吃面。

我非我 3年前 回复TA

好面好友好文章!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