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期最火热的电影当属《长津湖》,该片票房口碑双丰收,有望冲击国内票房总榜前三,甚至和《战狼2》掰一下手腕。
作为当之无愧的大片,《长津湖》从主创阵容到资源投入都是顶级配置。全片由三位大导——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共执导筒,动用了80多家特效公司、超7万群演,耗资13亿,号称中国电影史上最大商业制作。从成片来看,钱确实没白花,人海冲锋、坦克大战等大场面还是撑住了的。
影片以九兵团七连连长伍千里,和偷偷追随哥哥参军的新兵伍万里作为线索,贯穿起九兵团入朝的几场战斗。从隐蔽行军时被美军空袭运兵火车、轰炸碎石滩,到协助兄弟部队炸毁美军信号塔,最后参与围歼“北极熊团”,七连战士有死、有伤、有成长。
比起去年哑火的《金刚川》,同为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的优点是基本上兼顾了宏大叙事和小人物视角。国家领导人的运筹帷幄,中美高阶将领的临场指挥以及前线战士的战斗与生活,影片都有展现。同时,还借角色之口,直白点明了“这仗我们不打,就要交给下一代打”的战争正义性,并没有像管虎在《金刚川》里一般,在反战和爱国两个母题间摇摆,最终两头不到岸。香港导演的加入,让影片在动作戏上更具商业性,直白来说就是加了“爽点”。最典型的是小山村炸信号塔一段,面对敌军优势火力,七连战士不断穿插,通过狙击、手雷乃至肉搏,最终协同完成任务。这段内容从节奏到人物动线设计都是商业片模式,部分观众吐槽主角团“开挂”也是这个原因。不过考虑到电影总时长达3个小时,想让观众一直保持注意力,就必须照顾一下大众的审美需求。
优点说完,谈一下不足之处。大牌导演合作执导好处自然很多,但难免也有些“贪大求全”,哪一块都想兼顾,最后头重脚轻。电影名为《长津湖》,但演了俩小时,部队居然都没开进长津湖,这个节奏明显失当。前奏炸塔拍得精彩,把观众的期待值拉高之后,反衬得大高潮部分的围歼战毫无章法。一场持续4天、歼敌整一个团的重要战役,最终给观众的印象就是“满屏乱炸”,- 40℃以下极寒天气、志愿军的穿插战术以及包围圈如何一点点缩小直至全歼“北极熊团”,这些重要信息一点都没有展现。有小道消息说,剧组最后实在赶不完进度,林超贤分身乏术,只好让韩国导演朴柱天单独带队拍了这段围歼战。从效果来看,估计传言八九不离十。此外,不知道是不是三个导演都太大牌,素材又确实太多,剪辑师想删剪都不知从谁下刀,最后破罐子破摔,搞了一堆分屏,最夸张的时候银幕上有六七个小画面,堪比时下的视频会议。如果导演和剪辑师都能再狠心一点,删掉多余枝蔓,估计电影质量会再上一个层次。
此外,想单独说一下剧本的问题。《长津湖》的编剧是大名鼎鼎的“249”——兰晓龙,代表作有《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一水的军事神作。他善于塑造独具个性的人物,也擅长撰写引人深思的台词,他所打造的“七连宇宙”千人千面,每个角色都亲切且生动。在《长津湖》里,这些优点都有所体现,大大小小的配角都有各自的人生故事。但无奈电影的篇幅非常有限,尤其是《长津湖》这么一部战斗场面占据2/3的主旋律大片,留给人物展现性格的时间又压缩了几分。所以最后呈现的结果是,几小段散碎的文戏里充满了大段“深刻”的台词,却缺少对应的细节刻画,最终只能沦为空虚的呐喊。“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啄开,很可能是只鹰。”“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这些都是典型的“兰氏金句”,但用在电影里,就是没有电视剧来得熨帖。所以,比起电影,我更期待《冬与狮》——同样由兰晓龙操刀的剧版《长津湖》。相信篇幅扩容以后,兰氏笔法也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总体而言,《长津湖》作为战争大片打响的第一枪,虽然谈不上尽善尽美,但就冲着13亿的成本投入以及一众主创的拳拳诚意,也是值得大家进一次电影院的。
中央单位(龙华) 邴雪
精彩纷呈,好看
刚刚看过,写了一个3500字的影评
《长津湖》精彩,邴雪老师的点评同样精彩。看得出来,邴雪平常阅读广阔,知识储备丰富,不然没法写出这影评的精品力作。《长津湖》值得一看,让我们更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没有先辈们当年的英勇奋战,就没有今天的和平。为英雄点赞!为祖国骄傲!观影之后,我的精神世界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净化,继承前辈遗志,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竭尽自己一份心血与力量。
9/30看了首映,也是觉得剧情太拖沓。
背后的故事挖得深,评价到位,就这个味,小姐姐下了功夫!
有幸在9/30晚看了首映,真的有被震撼到了!当伍万里拉开火车门,看到长城的时候真的很震撼,这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啊,是祖祖辈辈一枪一枪用血肉拼来的守护出来的,祖国不会忘记你们。
就是看个影评,怎么生出一种欠了《长津湖》一张影票的感觉😶
看了影评,深深觉得错过一场好电影,迫不及待去观看。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