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退伍兵出身,入职富士康两年便当上生产部长。正干得风生水起时,他突然栽了一个跟头——从生产部长降为课长。
对此,他看得很开:人生嘛,总有起起落落。这话很快应验——不到半年,他就晋升了管理职。
他,就是Fii-iPEBG事业群先锋开发制造处(观澜)表面一厂生技二课课长张远华。曾多次被友商高薪挖角的他,最终选择了留在富士康。
“问题”小伙,惊动老板
谁能想到,21岁的张远华刚“出道”,就让不少工友“嫌弃”。
1984年出生的张远华来自湖北恩施,有个姐姐,父母务农为生。2002年高中毕业后,为减轻家庭负担,他放弃就读大学的机会,应征入伍,成为河北一支王牌军的新兵。
张远华(中)与战友包饺子
每天早3公里、晚5公里的常规跑,400米障碍跑,加上五六十斤负重训练……张远华在快节奏的军营生活中蜕变,很快有了兵样子。他身上也多了一股韧劲,凡事喜欢迎难而上。
2005年1月,从部队退伍的张远华入职深圳光明区森科五金厂,成为物理气相沉积(PVD)镀膜车间的一名操机员。进厂没多久,张远华就倍感压力——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老板极为重视技术,每个月都请专业教授为公司技术人员和设备操作员授课,并定期开展业务考试及排名。
虽是PVD小白,但兵哥出身的张远华“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和PVD镀膜较上了劲,一有空就借阅公司阅览室里的四五十本PVD专业书籍。他还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啥不懂就问啥,老员工、外聘教授都成了他的请教对象。
在20多名同批入职的员工中,张远华提的问题最多、涉及面最广,也最异想天开。有一次,他向教授提了一连串PVD镀模相关问题。有几个问题,教授居然无法现场解答,表示要先回去查资料。教授还连夸他的想法有创意。
当时,不少工友都害怕跟张远华一块上培训课。因为爱较真的他问题实在太多了,他问一个,教授答一个,一不留神就拖堂了。好几个工友对张远华说,你少问些问题吧,别耽误了我们吃饭。张远华嘴上答应着,可一到培训课上,又“故态复萌”。
张远华如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汲取知识,几乎每次业务考试都排名第一,工作表现日渐出色。入职才一年多,他就升为PVD组长。
2007年年底,张远华跳槽到深圳一家汽车厂,成为一名工艺工程师。次年,发展迅猛、正值用人之际的森科五金厂又高薪把张远华“挖”了回来,担任工程主管。2009年,张远华升任工程部长,最多的时候管理200多号人。
张远华(右三)与工友攀登梧桐山留影
2011年,张远华负责新建厂房的设备装机、工艺导入。在架设产线时,他的一个举动惊动了老板——带领团队开发出新工艺,仅用10台设备就达到总部15台设备的产能。震惊之余,老板立即在总部导入该工艺,年底还给了张远华团队5000元专案奖金。
一战成名,主管点将
2016年底,富士康iPEBG事业群(现为Fii-iPEBG事业群)计划引进PVD技术,大量招兵买马。张远华在iPEBG的一位朋友向他抛出橄榄枝。经过慎重考虑,2017年2月,张远华跳槽到富士康,在iPEBG事业群表面二厂担任生技课长。
2019年,因为表现出色,他被擢升为生产部长,管理职为专理。
当上部长没多久,张远华就遇到了“拦路虎”。
2020年,一款产品即将量产时,PVD镀膜工序出现脱膜异常,比例高达14%,同时Delam(一种薄膜附着力检测方法)测试数据大于1.8万平方微米,高于出货标准1万平方微米(约等于1.25根头发丝的横截面积)。
那段时间,张远华率领团队成员争分夺秒,想方设法攻克难关,加班可谓家常便饭。有时到了中午12点,为了尽快看到模拟验证的结果,他们饭也顾不上吃,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工件PVD镀膜前要经过清洗、装夹、烘烤等工序,镀膜后还要拆夹、检验,所需工时达三四十个小时。每次新方案的检测结果一出来,大家的心就揪上几分——数据又超标了!
出货迫在眉睫,张远华的肩上仿佛压着几座大山,经常到晚上11点才下班。有一个深夜,他走进家门,突然感觉饥饿难耐。纳闷之余,他仔细回想,才发现自己忘了吃晚饭。更多个夜晚,身心俱疲的张远华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排查、分析产品的全部生产工艺流程,直到凌晨2、3点才勉强入睡。
问题会不会出现在PVD镀膜工站的环境,或者辅助治具上?张远华又开始一项项排查。后来,他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装夹工件的治具表面有很多杂质及雾状物。他大胆猜测,工件在PVD机台进行相关工艺处理时,这些物质挥发后附在产品表面,导致异常发生。
张远华决定优化装夹治具,增加镀铬工艺。为判断可行性,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同时向北京联合大学的王福贞教授(中国真空镀膜行业泰斗级人物,享受国务院津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武俊伟教授请教。
最终,张远华成功开发出治具镀铬工艺,拿下“拦路虎”。PVD镀膜后附着力性能大幅提升,脱膜比例由14%降低到3%以内,Delam测试面积小于2千平方微米,产生改善效益300多万元。
当时,太原园区也遇到相似的问题,张远华被主管点将前往支援。太原园区个别主管对他将信将疑,甚至不愿配合。没想到,等张远华团队导入新工艺,数据一出炉,大家都惊呆了:一项简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竟然完成了?
事后,张远华及团队主要骨干被事业群记小功一次;治具镀铬工艺被纳入集团营业秘密。
2021年,开发团队将该工艺列入SOP标准化文件。同年,表面二厂更名为表面一厂,张远华改任生技部长。
降职之后,四喜临门
2022年,身经百战的张远华又迎来了一场硬仗。
5月中旬,一款产品刚启动量产,就出现了中框间隙PVD镀膜LVT(颜色代码)异色不良率高达30%的问题,无法达到客户出货要求,人力、耗材、工时等重工成本大幅增加。
经过成分分析,张远华发现中框间隙上的雾状异色是前一道工艺抛光研磨后残留的硅溶胶。该硅溶胶为无色透明状,肉眼无法看出。但其随中框进入PVD烤箱、经过炉内高温和抽真空工艺后,容易发生异色不良。
为此,工程团队和生技团队制订了多项改善方案,一一进行尝试。光是清洗工艺,他们就做了更换治具、调整清洗方式和工作参数、延长烘烤与保压时间、变更清洗药剂等四五十项验证。然而,异色不良率仍居高不下。
当时,除了观澜厂区,iPEBG事业群在太原、济源和郑州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工厂的PVD镀膜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对这个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难题,五地研发、工程和生技人员都在想办法攻克。
越有难度,张远华就越想挑战。冥思苦想后,他决定打破固有理念,在产品中框入烤箱前增加擦拭工序。
经过一番研究和论证,张远华终于啃下了“硬骨头”,人工擦拭方案以亮眼的良率数据赢得大家的认可。张远华不满足于现状,持续改善方案,成功导入了自动化擦拭设备。最终,中框间隙LVT异色不良率由30%降到1.5%以内,产生改善效益500多万元。该改善方案很快被写入标准化文件,在六个量产厂区导入推广。
2022年,不惧挑战、精益求精的张远华迎来了“大丰收”。这一年,他成功取得3项实用国家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2项改善(其中2项重大改善),产生改善效益1,200万元;这一年,他被事业群记大功1次、小功3次和嘉奖10次;这一年,经深圳市龙华区人力资源局批准,他成立了张远华表面处理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是在这一年,经集团工会推荐,他获得龙华区福城街道兴富社区“奋斗之星”荣誉称号。
2023年7月,因组织调整,张远华由生技部长改任生技二课课长。对此,他很淡然,工作表现一如既往。同年11月至12月,初心不改的他四喜临门:管理职由专理升为资深专理;被评为“富士康之星——创新之星”,获得奖金5000元;获聘为深圳市真空技术行业协会专家;买下光明区一套安居房,圆了深圳安家梦。
开课授徒,乐此不疲
也许是与早年经历有关,张远华总是乐于分享所知所学。
早在2014年,张远华给员工授课,不少人主动找他要培训资料,他便心生一念——创建一个平台,分享PVD相关知识。很快,他注册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几年后又开通了PVD视频号和抖音号。截止目前,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共发表PVD相关技术文章1,033篇,粉丝达2.8万人,抖音号粉丝也有3,054人。在他看来,通过自媒体平台分享PVD知识非常有意义,只要有人关注,他就将一直坚持。
2017年至今,张远华组建起一支优秀的PVD生技团队,参与公司PVD工艺各层级人员技能培训,共培养技术人才260人。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后,他又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每年组织开展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人员培训。
下属丁超还记得,2023年,他和另外5名同事刚调到PVD制程生技组的前两个月里,张远华几乎每天都会抽出一到两个小时,在生产现场为他们几个新员工上课。张远华一边讲解机台的各种部件及功能,一边亲自示范,在他们操作有误时耐心纠正。有这么一位技术过硬的主管当老师,大家既信服又庆幸。
2023年,张远华还组织编纂了一本265页的培训教材,包括PVD、机械表面处理和化学表面处理三大模块的内容。通过培训教材和张远华的PVD自媒体平台,丁超学到了很多东西。
张远华(左一)在平遥古城留影
在曾经的下属曾维力眼中,张远华很较真,是位技术型、学习型主管。他对员工的培养十分上心,不时分享学习资料,鼓励他们求学、求知、求变。下属在工作上遭遇“疑难杂症”,张远华总是耐心“把脉问诊”,并很快“对症下药”。一些下属离职后在新公司遇到技术难题,打电话向张远华求助,他同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些年,已取得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的张远华,坚持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他经常参加行业会议,到技术先进的公司观摩学习,在集团内部、外部开展公益培训。为了更好地交流学习,他还组建了真空技术与材料工程通讯社群,目前已有6,300多业内人士加入。在张远华的激励下,部门不少员工通过集团工会的“一技一证”项目,报读学历教育,提升自我。
友商挖角,不为所动
有一股“犟劲儿”、醉心于PVD技术的张远华,成了业内的“抢手货”。
张远华早年三次跳槽,都是被前同事或前主管“挖走”的。入职富士康后,他也被很多人盯上了。
2022年,有一家公司开出比张远华年薪高十几万元的薪资待遇,想要挖他到坪山工作。如此高薪诱惑,张远华说,不心动是假的。当时,他在深圳有车无房,和妻子、女儿住在光明区的一套公租房里,正为买房而努力。但想到富士康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妻女都在光明,张远华最终决定留下。直至现在,还有不少老板通过张远华的自媒体平台招揽他,但都被他拒绝了。
立足PVD行业多年,张远华练就了一身本领。兄弟单位遇到技术难题或生产瓶颈寻求支援,主管经常会想到他。
2021年7月,先锋开发制造处一处杨少明处长带队,率表面二厂罗云副理、张远华等人出差兰考园区,协助提升产能。他们早出晚归,忙得昏天黑地。
一天晚上11点多,暴雨如注,马路上的积水已达一尺多深。担心踏空、摔倒,才下班的杨少明、罗云、张远华等人手挽着手,在一片汪洋中,一步一步摸索着朝所住酒店缓慢前行。短短1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全身都湿透了。
第二天,张远华穿上湿鞋子就上班了,正走着,左脚突然往前一滑。他低头一看,发现左脚皮鞋的鞋跟和鞋帮因为泡水脱胶,彻底分了家。张远华套着烂鞋子,一捱到下班就和几个遭遇相同窘况的同事组团去买鞋。
好在,付出总有收获。最终,兰考园区新产品良率由60%左右提高至超过80%,产能也大幅提升。
除了兰考,张远华还去过太原、郑州、济源等园区出差,帮忙解决技术难题。济源厂区相关主管两次邀请张远华支援。其中,2020年,张远华不仅成功“救急”,还应邀给济源厂区员工开展了PVD现场培训,参加培训的生技员、生技组长、生技课长及相关制程主管共计100多人。
除了同事、主管,就连客户也对张远华“情有独钟”。张远华跳槽到富士康不久,森科五金厂老板给他来电,对方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
原来,森科五金厂的一款新产品出现PVD镀膜色差偏大问题,这一难关久攻不下。曾多次与张远华打交道的客户提出让他介入。老板很为难,解释他已经离职。客户却认准了张远华,要求非他出马不可。老板实在没辙,只好找张远华帮忙。张远华不忘前东家的悉心栽培,爽快地答应了。他出手相助一个星期后,森科厂PVD镀膜色差偏大的问题迎刃而解。
转眼间,张远华已在PVD行业摸爬滚打了19年。回首过往,有苦,有甜,有挫折、失意,也有欣喜和收获。无论遇到什么挑战,他都全力以赴。在他看来,遇到问题更能倒逼创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而这,也是他作为一个技术人的追求。
作者 蒙春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