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正月初十,父亲外出打工,将田地交给母亲打理。临行前,他反复对母亲交待,种田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母亲像一个刚入学的孩子,听得非常认真,还不时提醒我帮忙记一记。
母亲身材瘦小。以往,地里的活基本上是父亲干,她只偶尔打打下手。要不是我们兄弟俩的学费与日俱增,母亲是不会狠心把父亲赶出门的。
几场春雨过后,柳树抽出新芽,我家的铁牛也下了田。母亲绕着这架笨重的铁家伙转圈儿,一次次地尝试把它发动,却始终未能如愿。母亲无奈地冲我笑笑,招手示意我来试试。我学着父亲的架式,使劲转动摇把,“轰”的一下,柴油机冒出浓烟,开始工作了。母亲很兴奋,爬上驾驶室,开起铁牛犁地。犁头翻起一道道泥土,溅起一片片水花。沉睡的土地被铁牛唤醒,散发出春天的芬芳。
往后几天,我和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犁田、耙土、整地、灌水。累了,母子俩就坐在田埂上歇口气,吃一块烧饼,聊一会儿家常。有时,我还能在田里捉到几条鱼,用稻草将它们串成一溜儿。晚上,这些鱼儿就成了我家餐桌上的美味。一天下来,我手上起了血泡。我问母亲手上有没有打泡,她笑着摇头。我不信,掰开她的手,发现她手上的泡比我的还多。
这一年我将中考,要住校备考。我渴望开学,但真到开学这天,又流下了不舍的眼泪。和我同校、上初一的弟弟成了我的信息员:播种、插秧、打农药、除草,家里的这些农事,他都会一五一十地告诉我。
中考结束,早稻也熟了。田野铺上了金黄的地毯,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南方农村最忙的时节——双抢开始了。村里的男人都赶回了家,母亲考虑到车费和误工费,打电话叫父亲不用回家。每天,天刚亮出鱼肚白,母亲就在田里了。她卷着裤腿,弯着腰,稻子比她还高。母亲用左手抓住稻秆,右手使镰,动作飞快,把我甩下很远。割下的稻子,在她身后码成了堆。
太阳出来,驱走了晨雾,晒干了稻秆,正是脱穗的好时机。我和母亲挥汗如雨地踩着踏板,稻子哗哗地落到打谷机下面的扮桶里。稻叶如刀,在我们的肌肤上划出一道道红印,又痛又痒。打谷机扬起的灰尘落在我们身上,全身只剩两个眼珠子看不到稻灰。裹着脚的奶奶也下了田,为我们送来茶叶蛋、盐糖水、酥饼和绿豆粥作午点。
刚刚脱下来的稻子含水量很高,很重。母亲挑不了满担,只能担着两只装了大半的箩筐,如春燕衔泥,一点一点地把稻子往家里运。一路上,母亲谈笑风生,眉眼里、嗓音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中考放榜,我落榜了。乡邻劝我放弃读书,好为家里减轻负担。但是母亲不答应。她把收获的几千斤谷子都卖到了粮站,拿回卖粮款,供我继续上学。
SHZBG(宝科) 戴海龙
勤劳的母亲,为家庭的付出,让我们铭记一生。
大家都认为,等我们成家有了儿女后就会更理解父母曾经的艰难,我倒是觉得,到了晚年,他们离开了,才深深的体会,我的母亲,一生都很难。奉劝世人,有爱别等到离别,活在当下…
对于农村长大的我来说,作者笔下的场景我非常熟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牧歌的生活,现在仍然感觉很亲切,很美好。每年回家过年,都是重温故乡的记忆。田园里泥土的芬芳,那些曾经走过的山林、小路,都让人一次次回到从前。故乡是我们出发之地,也是我们永远牵挂怀念的地方……
母亲平凡而伟大,我也是,在人生的岔路口中,也是母亲的坚持与支持,才让现在的我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