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奖绝缘体。如果说这辈子有什么比中奖还幸运的事,那大概是我认识了徐女士,并且还和她做了30年的“闺蜜”。
徐女士是70后,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从小,徐女士就很懂事,上山下田,啥都能干,是父母的好帮手。
1993年,徐女士结婚了。那时候,她才19岁,天真且浪漫,对婚姻一无所知,只有满心憧憬。20岁,她的女儿出生了。伴随着孩子到来的除了一家人的欢声笑语,还有家庭生活的柴米油盐以及一地鸡毛。随后的五年时光,对徐女士来说不堪提及。
1999年,为了改变命运、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徐女士把孩子放在家里,四处借钱筹集到路费,和丈夫乘坐3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了厦门。
一年后,女儿被徐女士接到身边,结束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徐女士和丈夫靠做小本买卖为生,一家人挤在20平米的小屋子里。出租屋没有厨房和卫生间,雨天潮湿、晴天闷热,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比以前在农村好多少。但她的女儿如今回想起来,都是甜蜜的记忆,没有一点点苦涩。想来,这是因为徐女士的乐观性格给生活添了蜜。
女儿上学后,徐女士当起了她的后勤管理员加作业辅导员,偶尔还要客串心理辅导师。她的教育方式与其他的城市父母略有不同,她从不给孩子报兴趣班,也不给她设定考试目标。她想让女儿在自由自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成长。而女儿也很争气,从小学起就一直名列前茅。
女儿喜欢阅读各类中外名著,于是,新华书店成了娘儿俩去得最多的地方。学英语需要复读机、学习机,徐女士就挑最好、最贵的买。女儿上高中了,需要手机和电脑,她也大方出手……总之,只要孩子需要,徐女士从不含糊。
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但徐女士总是尽力给孩子最好的,让女儿始终感觉内心充盈。在女儿每一次获得荣誉的时候,在女儿考试失利的时候,在女儿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徐女士都会用温柔的声音说:“我的小棉袄是最棒的,妈妈永远支持你!”
女儿大学毕业了,参加工作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跟她说:“妈妈,我太累了,好想辞职呀。”徐女士就会语气坚定地说:“干不了,咱就不干,回家,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女儿还会在大半夜对徐女士撒娇:“妈妈,我好怀念小时候吃过的烧烤呀。”在深秋的雨夜,徐女士毫不犹豫地说:“我现在就去给你买。”女儿甚至会在某一天没有来由地说:“妈妈,我好想去旅游呀。”徐女士也会立即回应:“你想啥时候去,规划一下,妈妈请假陪你。”
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女儿的每一件小事,徐女士都用心回应。她的爱像一双隐形的臂膀,托举着女儿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节点和难关。现在,女儿才知道,自己的妈妈正是现在网上被大家所称赞、会提供情绪价值的“不扫兴的妈妈”。
后来,徐女士的女儿结婚了,当妈妈了。她才发现,世上所有的职业,都没有妈妈这一个职业难——没有新手指引,没有SOP,一旦上岗,终身不能退休。她也才明白,徐女士把妈妈这份职业做得多么完美。
在成为妈妈后,她在不知不觉中复刻了徐女士的样子。在自己的女儿撒娇时,吵闹时,发脾气时,这个曾经急躁的小姑娘,也能特别温柔、特别有耐心地跟她说:“宝贝,你是最棒的,妈妈永远爱你。”爱,像家乡的小溪,汩汩流淌,绵绵不绝。
很幸运,我就是那个如今已成了妈妈的女儿。我想,我最好的运气大概用在了在天上选妈妈的时候,我选到了一个虽然有缺点,但在我心中可以打满分的妈妈。不知道,二三十年后,我的孩子会不会也因为选了我当妈妈,而觉得最幸运呢?
肖静/文 林曼婷/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