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返深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几天,母亲不时问我何时出发。母亲去年年底刚做完手术,父亲心梗康复中,我迟迟不愿对他们提及返程一事——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很少回家,每次回来都是屁股还没坐热就要离开,多陪父母几天成了莫大的奢侈。母亲有些不高兴,埋怨自己连累了子女。她逢人就说:“哎呀,今年没什么给孩子带了,冬笋没挖,红薯没晒……”
父母闲不住,拖着虚弱的身子,坚持到灶坑上做腊味。烟熏火燎的灶房里,传来他们久违的笑声,熟悉又亲切。他们还提着竹篮,到乡亲家收购土鸡蛋、土鸭蛋,让我带去深圳。家里储物间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父母把准备好的物品归类,一箱一箱地分装、打包好。自家园子里出产的蔬菜、自制的豆腐乳、乡村野茶油、腊肉腊鱼、土鸡蛋鸭蛋、家酿的胡子酒……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装了满满的一后备厢。母亲又自作主张,往车里的座位下塞东西。看着越来越苍老的父母,我不再忍心阻止,任由小车的空间被他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填满。
晚上,我早早地睡下,准备明天赶路。二老依然忙个不停,烧水、杀鸡宰鸭,为我准备次日的早餐。
第二天清晨五点我就起了床。不料父母比我起得更早,他们已经做好了早餐,有热腾腾的发财面和香喷喷的土鸡汤。火炉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暖暖的。我偷偷走进储物间,数了数剩下的年货:两块大约七八两重的腊肉,四块腊豆干,七八块熏鱼,鸡蛋被我洗劫一空……我心里一阵酸楚。
父亲和母亲围着火炉,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做最后的物品清点。当发现花生芝麻忘带时,他们像一对老小孩,相互指责,埋怨对方不上心。父亲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兴奋地扛过来一袋米,得意地说:“我现在种水稻不用化肥,稻子开花后不打农药,这些米绝对是绿色食品,健康营养!去年试种了几分地,今年我要种二亩地,以后你吃的粮我包了。”我和妻子哭笑不得,连说装不下,父亲习惯性地回应道:“装得下,装得下!”
也许,父亲心中没有装不下,只有不够装。
临别前,父母的眼神里流露出不舍与无奈。母亲一会儿摸摸孙子的头,一会儿往他衣兜里塞零食。父亲不停地在小车旁来回走动,边走边念叨:“天亮再走,天亮再走……”母亲说:“早点走吧,路上车多。”父亲又重复叮嘱起那几句话:“开慢点,注意安全,别太累了,钱挣不完……”
父亲在门前点燃一挂长长的鞭炮。我启动汽车引擎,那些沉甸甸的土产,将在滚滚车轮中随我跋山涉水,一路向南。
C事业群(宝科) 戴海龙/文 蒙春梅/图
亲情故事很感人,为天下大爱的父母点赞!
写的真好,细节特别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