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于1949年,属牛。他只在人间走过40个春秋,却留下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往事。

父亲是一位老师,教语文。他喜欢阅读,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极擅长讲故事。我年少时那些柳絮纷飞的春天傍晚,或是夏夜乘凉的禾场上、深秋时全家老小在灯下剥棉的夜晚、冬日晚饭后的闲暇时光,听父亲讲故事成为我们家的保留节目。

那时,我家并不宽裕,母亲务农,爷爷奶奶年过七旬,我们姐弟仨都还在读书。那个年代物质的贫乏与生活的艰辛,我一样也没少体验过,但我能真切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愉悦,这种内心的丰饶与充实,许多年来都未曾消減。现在回想起来,这得益于父亲讲述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太多有益于成长的营养元素,供我们在后来的日子里汲取、吸收。

父亲都讲了些什么呢?英雄人物,是他故事里永远的主人公。无论《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隋唐英雄》,亦或是《野火春风斗古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故事被父亲娓娓道来,如潺潺清泉,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我尊敬父亲,也崇拜父亲,他是我的思想启蒙老师。

除了会讲故事,父亲在教育方面也很有一套。他并不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会有大出息,成绩差的孩子将来就一定没作为。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依然疼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他坚持因材施教,坚信“有教无类”。有一年,他从小学调到初中任教,班上的学生们得知,个个在课堂上哭成了泪人,包括平常最调皮的学生。他说:“孩子们,不要哭,好好学习,考到一中来,我在一中等你们。”

我小时候喜欢用捡来的粉笔头在墙壁上、客厅地面胡乱涂鸦,爱干净的爷爷经常呵斥我,父亲却从来不制止,他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甚至还鼓励我说:“老幺字写得不错,语句也蛮通顺,写吧,大不了用抹布擦掉。”父亲的话,让我的“创造力”更足,大门上、门廊边,都留下了我的“文学作品”。读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作文《一件小事》,这对早就在家里的墙壁和地板上写过类似“文章”的我来说,自然不在话下。我是班上第一个交作文的人,后来,这篇作文还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被老师当众表扬。从此之后,我对作文一直信心十足,从不怯场。

父亲也有严厉的时候,记忆中,我挨过父亲一次打。六岁时,我很挑食,吃饭时不是嫌这道菜太咸,就是说那道菜不好吃。也许是我在姐弟仨中最小,奶奶总宠着我,我再任性,她也不生气。那天,我挑肥拣瘦、不好好吃饭,大家都没理我。我把筷子扔在饭桌上,不满地说:“我不吃了。”说着,我就离开饭桌,跑到屋外去玩。也许是我扔筷子的行为激怒了父亲,他放下饭碗,铁青着脸追了出来。我看到情形不对,赶紧往河边跑,心想:实在不行就跳到河里,省得挨打。但我在半途就被父亲生擒,屁股上挨了好几个巴掌。父亲边打边训诫:“看你下次还扔不扔筷子。”我当场向父亲承认了错误,跟着他回去,乖乖吃完了碗里的饭。

这次挨打,让我记忆深刻——父亲教年幼的我懂得了礼貌与尊重,学会了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从此,我再没有挑过食。

FIT(宝科) 江克线

点赞(1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8 条评论

与星空长眠 3年前 回复TA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阿奎 3年前 回复TA

作者很幸运,有一个正直、坚韧、爱家护妻疼儿的父亲。

3年前 回复TA

记忆里,我的父亲也是很严厉,小时候做错事的时,也会大声的呵斥。但是父亲对我们学习特别关心,重视学历教育,教会我们学自立自强,遇事沉重冷静,不悲不弃,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3年前 回复TA

教书育人刻有先生骨子里啊.

驭风而舞 3年前 回复TA

父爱深沉,温柔的印刻在血脉中的守护着。小时候虽没有被挨揍过,但是父亲历声说话,就乖乖的该干嘛干嘛。

王玉 3年前 回复TA

父爱如山,爱在细节。

Quentin(生墨) 3年前 回复TA

苦并快乐着,玩并懂事着,这就是成长、成熟。

亮子 3年前 回复TA

感人至深。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