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大学毕业前夕,给我发来他身穿学士服的毕业合照。看到儿子意气风发的模样,我内心百感交集。如果父亲还活着,此刻会多么高兴!
父亲生前是人民教师,教书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同时,他对我们的教育也十分用心。
那年,父亲癌症晚期,为了不影响即将高考的姐姐,他坚持到外市医院住院治疗。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清晨,年仅四十的父亲再也支撑不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母亲说,父亲临终时没有合眼,因为正值英年的他有太多心愿未了!当年还健在的白发苍苍的祖母、靠种几亩薄田供养儿女读书的母亲、我们姐弟仨的学业和未来等等,都让父亲无法瞑目。
每年高考的日子,我都特别想念他。母亲多次感慨,如果父亲还活着,或者只是多活十年,以他“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的决心与魄力,我的人生可能会改写。父亲肯定会支持我读高中,我也很有可能读上心仪的重点高校。
父亲特别开明,有着高瞻远瞩的智慧。他擅长发现孩子们的优势与天赋,支持我们朝梦想努力。
哥哥从小喜欢画画,常在课本空白处、作业本背面画上虫鱼鸟兽和花花草草。老师批评他“不务正业”。但父亲不这么认为,说:“孩子喜欢画画,说不定有这方面的天分,应该加以培养。”
父亲不仅为哥哥买来画笔、颜料和白纸,还有成套的美术教材。在当时物质匮乏的乡村,这笔开销无疑是巨大的。一向节俭的祖父对此颇有微词:“好好的书不念,专门搞这些歪门邪道!”父亲不为所动,省吃俭用,继续在美术上对哥哥倾心投入。
若干年后,毕业于美术院校的哥哥,从事美术相关的工作,目前在一家品牌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
父亲离世那年,姐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她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到一所县中学教书,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讲台上发光发热。用心教学的姐姐,视每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成果斐然。若父亲泉下有知,想必会无比欣慰。
我从小就表现出一定的文学天赋,七岁时曾为母亲写歌词,小学时作文便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兴之所至,我还喜欢用捡来的粉笔头自由创作,在我家墙壁、地板等一切能写字的地方留下一篇篇作品。
祖父爱干净,没少批评我。但父亲看了我的作品后,说我表达通顺,观察细致,很有想象力。他不仅没有制止我,反而给予赞赏与鼓励。后来,父亲还推荐我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著作,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我得以开阔眼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后来,技校毕业的我通过业余自修,先后获得大专、本科学历,也算圆了大学梦。只是,这一路上的坎坷艰辛,让我饱尝了不寻常的人生况味。
尽管父亲的生命定格在四十岁,但他的尚学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如今,我们姐弟仨在不同行业均有一定建树,年轻一代的孩子们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不仅考上理想的大学,毕业后更在不同领域建功立业,成为家族的骄傲。
感谢父亲的教诲。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梦为马,不负梦想与韶华。
FIT(宝科)江克线/文 陈虎/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