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龙华园区一家商铺上线了刷脸支付服务。记者在店内购买早餐时,就曾看到有员工熟门熟路地刷脸买单——不用掏手机扫码,只需要把脸对准摄像头,就可瞬间识别,整个支付过程大概只需3-5秒,可谓省时省事。

现如今,人脸识别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购物时“刷脸”,手机解锁要“刷脸”、进小区开门也要“刷脸”……一张张脸,仿佛是一个个行走的密码。“刷脸”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几分隐忧。

 

人脸识别,你穿衣服了吗?

日前,微博热搜上的一个话题#人脸识别一定要穿上衣服#让网友炸开了锅。

教育博主“法小岛”提醒,大家使用App人脸识别功能时,一定要穿衣服,因为“摄像头采集的不仅仅是被识别者的人脸部分”。热心网友还提供了一张用户看到的图片和人脸识别后台所显示图片的对比图,更加清晰详尽地展示了人脸识别后台的“真相”。

从上图可以清晰看到,人脸识别上传的图像不仅仅包括人脸部分,而是摄像头视野内的全部区域。也就是说,大家在进行人脸识别的时候,不论人脸框内还是框外,只要是在摄像头范围内的画面,全部都会被拍到。

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尴尬,毕竟他们已经很多次不穿衣服进行人脸识别了。同时,部分网友对此发出质疑,认为平台方应提醒用户“人脸识别系统后台人工审核时,可以看到摄像头全景”。

想想自己的私密照被不少后台审核人员看到,除了留下“辣眼睛”这样的评价,还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播到网络,就让人觉得惊恐不安。前段时间曾有新闻揭露,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商家的素材库里,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这足以说明,我们上传到各个App平台上的人脸信息并非绝对安全。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人脸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照片主人除了可能遭遇精准诈骗、蒙受财产损失之外,甚至还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脸信息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而卷入刑事案件。

鉴于人脸识别相关法规还未出台,无法保证每一家使用人脸识别功能的平台或企业都严守用户隐私。为了避免隐私图像流出,建议大家牢记:人脸识别时一定要穿好衣服!

 

什么,我成了色情片主演?

作为生物特征信息,人脸数据具有唯一性,一旦丢失便不可再生,我们必须好好保护这张“脸皮”。当然,作为一项先进的安全检测技术,人脸识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数据泄露。除了交通出行、金融服务、门禁考勤等与我们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人脸识别场景外,更需要警惕的是网上的花式“刷脸”场景。

2019年,换脸App“ZAO”曾火爆一时,很多人都想将自己的五官置换到知名演员的脸上,体验一把和明星对戏的感觉。“一夜之间,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10个黄蓉和20个紫霞仙子”。但很快,“ZAO”就被爆出侵犯用户肖像权,同时还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最坏结果——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色情片主演。最终,ZAO成为没落的“月抛”软件,但此类AI照片生成软件并未绝迹,各式AI生成毕业照、AI生成动态图的App依然使用者众多。最近具有变脸功能的Avatarify又因“蚂蚁呀嘿”特效成为苹果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名。只需一张照片就能生成一段“摇头晃脑”的动态视频,听上去很有趣,但用起来就可能产生诸多风险。不法分子通过收集照片、视频,利用AI技术“换脸”,就能用伪造的照片或视频实施诈骗,让人不得不防。

“蚂蚁呀嘿”生成视频 

除了换脸类软件外,最近还流行起“扫脸算命”类软件——只要扫码上传一张本人照片,几十秒后便可生成一份包括面相概述、五官评分以及运势介绍的报告。

且不说仅凭“额头高低、鼻子大小”判断一个人的命运本就可笑,更有网友在实测中发现同一张照片在不同手机的测试结果完全不同。而且此类软件多数会在给出算命结果前强制要求用户填写地址、年龄等在内的详细信息。如此操作,收集个人信息的用意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这些漏洞丛生的算命软件,或许是不法商家为收集数据而开发的“钓鱼软件”。面对那些动辄要求上传照片、授权信息的各色App,大家还需擦亮眼睛、多留心眼。

今年的“315”晚会曝光:科勒卫浴、宝马等企业滥用人脸识别,不征求用户同意,就大肆收集用户人脸信息,有些AI摄像头企业已经借此收集了过亿人脸数据,逼得个别消费者戴着头盔看房。想想如今无孔不入的“扫脸”摄像头,大概也只有“不要脸”才能保住“面子”的安全。

部分内容综合自“果壳”微信公众号

记者  邴雪

点赞(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 条评论

小苹果🍎 3年前 回复TA

任何东西都会有负面影响,人脸识别虽然方便了我们生活,但是不法分子利用这项功能博取利益,实在可恨,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就知道警惕了。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