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约嘉敏吃饭,结果她姗姗来迟,坐下以后就不住打呵欠,聊天也提不起精神。看到这位美女包袱严重到去小区门口丢垃圾都不肯素颜的闺蜜在座位上“葛优瘫”,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心:“你这是被万恶的资本家榨干了?”
嘉敏有气无力地摆摆手,“嵩嵩马上要考KET了,辅导他简直让人崩溃。”
原谅我这个孤陋寡闻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完全没听过KET这门听起来相当高大上的考试。嘉敏坐起身给我科普:KET是剑桥英语五级考试的第一级,往上还有 PET、FCE、CAE 和CPE,这类考试如今在家长圈相当火爆。被几个英语缩写折磨得头昏脑涨后,我才搞懂嘉敏最近为啥“不成人样”。
嵩嵩是嘉敏的宝贝儿子,今年9月才上二年级,是个人见人爱的绅士款萌娃,可惜偏偏遇上了“虎妈”。嘉敏从小就是个自律学霸,如今更是大专院校讲师,长这么大从来没为学习发过愁,她完全不能理解儿子身上的散漫劲。
五分钟可以背下来的诗词,为什么要先花半个小时和家长讨价还价?考试全班倒数,怎么还好意思嘻嘻哈哈?四则运算总是不会借位,怎么还敢找理由说“十位数不想借”?最让嘉敏委屈的是,她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辅导儿子背古诗、练英语、学数学,结果儿子的成绩还不如那些家长撒手不管的同学。
因为担心嵩嵩输在起跑线上,嘉敏现在只能硬压着儿子专攻英语,希望他能靠单科突围,也为以后对标国际教育做铺垫。“我一个雅思8分的学霸天天教他,还给他报了七千块的辅导班,就不信他还考不过!”说这话的时候,嘉敏面露“杀气”,我已经完全可以预想嵩嵩未来的“凄惨生活”。
现在回想,嘉敏曾经也是“快乐教育”的奉行者,鼓励儿子“自由生长”,嵩嵩简单的信手涂鸦都能让她欣慰不已。但等到儿子读小学以后,她就被应试教育“教做人”。
受到朋友圈里“5岁男孩给英语动画片配音”“幼儿园男孩识字量3000”等信息刺激,嘉敏迅速改变观念,成为“精英教育”的忠实拥趸。聊起育儿,她句句不离“牛娃”简历、“海淀妈”秘籍。
可惜从成果来看,嵩嵩的学业依然处在“瓶颈期”,厌学情绪倒是与日俱增。每天写作业之前,必先上演一番“饿了”“渴了”“上厕所”的拖延术。因此,嘉敏的焦虑症也日益严重,一想到“儿子将来没出息”,她就彻夜难眠。
现在,像嘉敏这种教育焦虑症已成“社会流行病”。网上就有这么一个热传段子:“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是不是不太够?”“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你看看,如今的“军备竞赛”式教育有多恐怖。更有甚者,孩子的学习成长直接和鄙视链、阶级晋升挂钩,家长时刻都在为“孩子将来不如我”而忧虑。
其实从长线投资的角度出发,家长一般更希望孩子18岁时具有独立、乐观、自律等优良品质。但在短期操盘上,他们却往往会为让孩子多背两首诗、考试高10分等次级“战果”过度投资、大动干戈,甚至于影响到孩子重要心理素质的塑造,导致一些小朋友年纪轻轻就大呼“压力山大”,产生“童年恐慌”。
其实,以“鸡血”家长的功利主义成功学为衡量标准,现如今的教育也早不是当年的投资绩优股了。很多通过教育实现阶级跃升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站在他们所搭建的高起点上更进一步。他们认为,孩子长大后必须要比自己做得更好,读名校、比精英更精英。
比如小镇姑娘嘉敏,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大城市的新移民,算是从底层晋升中产阶级。所以她希望儿子可以借由她的“经验包”突破桎梏,实在不行也要保住现有的阶层不降级。
但实际上,当年的成功难以复制,教育回报率已不可同日而语。
家长投入大量金钱精力在子女教育上、把孩子送到985、211乃至国外名校,可能还不如集中精力为事业打拼、趁现在有条件多攒一套房,更能保障孩子的将来。更有甚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最后孩子没学出来的也不少见。家长不趁早摆正心态,折磨还在后面。
所以,对于都市丛林的危机感可以有,“教育焦虑症”则大可不必。
龙华园区 邴雪
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