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李后主的“帘外雨潺潺”,说的是不是清明时节。但今年清明当天的气温较前两天降了十七度,倒真让人觉得“罗衾不耐五更寒”。
刘哥刘嫂感到屋里更冷——隔壁不时传来隐隐约约的哭声,尽管不清晰,但仍然有些瘆人。自打住到这里,类似的膈应事儿已是屡见不鲜。
“要不,咱先去超市逛逛?”刘哥提议。以前碰到这种情况,他们都是如此应对。
这几天降水降温,现在外面的雨下得正急,阵阵凉风吹得人直打哆嗦。早在去年寒衣节,刘哥刘嫂就领教过隔壁业主宣泄感情时的力度。如果不是这鬼天气,他们肯定像以往清明节那样,早早出去踏青了。到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春天的气息。
“早知道这样,咱当初就不租这里了。”刘嫂嘟囔一句,但又觉得这话说得违心。
这里位置偏僻,大部分是小户型。当初找房子时,他们就听人说小区阴气重,很多业主是买房当“骨灰堂”的——在这座城市里,墓地比房子更紧俏。就像物业公司的调侃:这个小区的住户,活人不一定比死人多。晚上,一幢楼多半房间都没有灯光。
他们选择这里是有原因的。这里离他俩工作的地方近,尤其是租金相当厚道。住进来后,两口子还一番自嘲。这个说:权当咱们是来守墓的。那个说:不对,应该叫陵园管理员。这个憧憬:以后咱们可以开展代客祭扫业务。那个应和:我看行!
租金厚道,房东更厚道。这几年来,别说“提灯定损”了,房东一次也没过来检查房子,电话交流时总是一句话:“人心换人心,我相信你们。”不仅如此,在疫情肆虐期间,房东还专门打电话给他们:“现在啥都不好干,房租你们不要着急,要是有难处,不给也没问题。”不光这么说,当刘哥他们居家隔离时,房东还开车送来了米面蔬菜一大堆生活必需品,连水也没喝他们一口。
一出楼门,刘嫂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缩了缩,下意识地把羽绒服裹得更紧些。善解人意的刘哥赶忙撑起雨伞,为刘嫂挡住从天而降的无根之水。
电话响了,是房东打来的。刘哥他们急忙退回楼门接电话,似乎这风也不冷了,雨也不急了。
“兄弟,实在不好意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房东应该是迟疑了许久,才开了口。“家父熬过了严冬,却在这时候离世了。如果可以的话,你们能不能到别处租个房子?”
风依旧冷,雨依旧急。
Fii-iPEBG(济源) 孟宝记/文 连云云/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