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远比电视剧狗血。
芳芳怀孕5个月时,因为一些琐事与丈夫小彭大吵了一架。她一气之下回到娘家,打算住上几天。
谁料,弟弟对芳芳说:“姐,家里太窄了,不如你去酒店住几天?”母亲也在一旁轻轻点头。芳芳顿时气得浑身直抖。
芳芳从小家境优渥,有一个相隔几岁的弟弟,父母对姐弟俩都很疼爱。芳芳顺风顺水长大后,却在高考结束不久尝到了人生的第一杯苦酒——她的高考成绩一塌糊涂。父母经过商量,将她送去国外留学“镀金”。毕业回国后,芳芳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
不料,变故突生。芳芳父母的生意遇到打击,破产了,一堆债务压身。父母不得不变卖家产还债,一家四口人搬进一套40平米的小屋子,艰苦度日。芳芳认为自己曾享受过家里良好的资源,工作后,她一直负担着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即使婚后也没停止。
丈夫小彭理解芳芳的难处,对小舅子也很关心。但对于姐姐的帮助,弟弟渐渐由感激变得认为理所当然。
弟弟大学毕业后,父母决定给他买套房,想让芳芳出首付。芳芳不太乐意,母亲哭着指责她没有良心。芳芳不禁有些内疚,忍着心痛出了一大笔钱。此后,弟弟一直以各种理由找姐姐要钱。虽然不开心,但芳芳还是尽量满足——她实在不想再听到母亲说自己是“白眼狼”。
芳芳对弟弟无底线的资助,开始让小彭心生不满。他觉得,妻子有些“拎不清”。夫妻俩为此两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小彭说:“我也有姐姐,你看咱姐像你这样吗?”
当时,芳芳对丈夫的话不以为然。如今,被娘家人冷漠对待、不得不入住酒店的她冷静过后陷入了深思:为什么自己嫁人前是珍珠,嫁人后变鱼目?为什么这么委屈自己,却在娘家婆家两边没讨好?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对这个血浓于水的弟弟,到底应该如何对待?
芳芳回想起丈夫和大姑之间的相处模式。这对姐弟亲密无间、有商有量,小彭从没和姐姐吹胡子瞪眼过。同样是姐弟,为什么自己和弟弟的关系远远比不上他们?
芳芳和丈夫结婚前还住在出租屋里。婆婆看不过去,让小两口买房。但他们拼拼凑凑,离首付还差30万元左右。小彭的姐姐是公司高管,待遇优厚。婆婆于是出面,要求姐姐为弟弟填上缺口。
生活在一线城市,手头并不宽裕的小彭姐姐并没有“打肿脸充胖子”。她将自己的困难一一告诉母亲和弟弟:每个月要还1万多元的房贷、两个孩子的钢琴课和舞蹈课培训费得几千、老公还在找工作……如果硬要帮弟弟,她只能借短期消费贷,但这实在不利于维持自己小家庭的稳定。
小彭姐姐把问题挑明后,告诉弟弟:“‘亲兄弟,明算账’。钱,我真的没有。不过,我可以为你介绍资源。但能不能成功,就靠你自己的努力了。”
之后,有经验的姐姐尽心尽力帮小彭找房源、介绍靠谱的经纪人、抽时间陪他实地看房。终于,小彭买到了称心的房子,对姐姐非常感激。
近两年,网络上有两个词为大多数人厌恶,一为“妈宝男”,二为“扶弟魔”。
其实,在姐姐能力范围内帮扶弟弟,并不算成魔。但像芳芳这样,无底线、无原则地纵容弟弟,很容易使姐弟关系走向畸形,而她也成为“掏空夫家,补贴娘家”的财产搬运工——扶弟魔。
以前,芳芳以为用一颗真心对待弟弟就好,从没想过姐弟之间相处也大有学问。不过,痛定思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豁然开朗的她最终琢磨出七字法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姐姐。
人生所有的感情都有来处和去处。姐姐、弟弟原本同属一个家庭,长大后彼此独立,有了各自的小家庭。而真正的爱从来不是负担,也不是某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既要“你是姐姐,要帮着弟弟”,也要“你是弟弟,要尊重姐姐”。
愿爱人之人亦如愿被爱。
龙华园区 蒋朝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