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武汉的我,好不容易熬过了第一波疫情。没想到,今年夏天又遇上了第二波。经过了第一次“实战演习”的人们像遭受过偷袭的鸟群,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立即囤粮囤菜,闭门不出。
我所在的金龙社区发现了一名感染者,整个社区被封锁,我也不得不居家办公。为了配合社区三天一次的核酸检测,物业公司在业主微信群里征集防疫志愿者。消息发出后,原本每天无事也要聊上几千条信息的业主群一下子安静下来——志愿者要在近40度的高温天穿着防护服工作,光想想就让人发怵。过了很久,终于有人响应。我一看,原来是小周。
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很多“熟人”都活在微信里。大家一起在网络上做过很多事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擦肩而过,或者素不相识。我跟小周也是这样。2020年武汉爆发疫情后,我瞒着家人,报名做了一名防疫志愿者,协助社区工作者维持秩序。在这期间,我认识了同为志愿者的小周,才知道我和他早就在同一个义工微信群,还共同参与过线上活动。小周不挑活,什么都干:上午给运送防疫物资的车辆卸货,下午为独居老人送菜买药;有时还帮不在家的业主喂宠物、挨家挨户为居家隔离人员测体温。
每一个志愿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家人的压力。几天后,我所在的志愿者微信群又收到了雷神山医院招募消杀志愿者的消息。当时,是武汉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雷神山是防疫的最前线。这次,小周又报了名。我问他:你想好了吗?你的父母同意么?他回复:我已经做好了他们的思想工作。我现在单身,没有家室,自己注意防护就好。我本来还想对他说几句,但作为一个没有勇气去雷神山的人,我憋了半天,只打出了两个字:保重。
遗憾的是,由于交通停运,没有私家车的小周无法前往雷神山,最终落选了。他继续在小区跑腿,几乎在微信群里销声匿迹。我偶尔有事找他,要过很久才能收到他的回复:请稍等,我正沉迷于卸货,无法自拔。
三天后,我在社区检测点排队做核酸。队伍一点点往前挪,三三两两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登记信息。我的目光在他们身上逡巡,猜想哪一位是小周。但每一个志愿者都包裹得像《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我实在辨认不出来。我想给他发个信息,但终究没好意思打扰他。做完核酸,我带着他留给我的感动,默默走开了。
D 事业群(武汉) 赵俊玲
我家也有个医生,去年武汉封城的时候跟着同事一起去了武汉支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有些人逆行是为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走得更顺!感恩!
社会需要的时候是超人,生活归于平静的时候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