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既有平平淡淡的幸福,也有忙于生计的辛酸……它们看似琐碎与平常,但组合到一起,却是一段苦乐交织、无可替代的时光。


算起来,成都园区业成光电事业群的杜姣与陈忠利,结缘已经超过16年。在富士康,他们相识、相知,一步步组建起家庭。一路走来,发生在这对夫妻身上的故事,是一个富士康双职工家庭平凡、美好生活的缩影。


“借”出缘分


两个人的第一次交集,居然会和钱扯上关系。


2006年1月中旬,毕业于陕飞技校的杜姣和陈忠利同时登上了一列火车。这辆即将离开陕西汉中的列车目的地是广东。在学校的安排下,杜姣、陈忠利和同校的一百余名学生前往富士康华南培训中心报到。


随着汽笛声响起,窗外的景物也开始慢慢倒退。彼时,彼此还不认识的杜姣和陈忠利,对未来的生活都怀着期待、兴奋与紧张。


“同学,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入职培训的最后一天,杜姣正排队做入职体检,身后突然有人叫她。转过身她才发现,那是个不认识的男生。


此人正是陈忠利,他想找杜姣借钱。


出门时,陈忠利身上带的钱不多,在路上就花得所剩无几,以至于连交体检费都不够。问了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他们都帮不上忙。

陈忠利只得厚着脸皮,另外找人借。幸好,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正是杜姣——在火车上,两个人在同一节车厢,陈忠利知道她和他来自同一所学校。


杜姣看着陈忠利,疑惑地问他怎么了。陈忠利窘得张不开口,好在,他的同学在一边帮忙解释,希望杜姣能出手相助。


和陈忠利不同,杜姣出门前,家人为她准备了一千多块钱。虽然身傍“巨款”,但杜姣却不想当“散财童子”,借钱给她不认识的陈忠利。


“我把身份证押给你。”见杜姣不愿意借钱,陈忠利将自己的身份证掏出来,忙不迭地递给杜姣。


看了眼他的身份证,杜姣才发现,眼前这个面相腼腆、又黑又瘦、衣着整洁的小伙子,和自己一样来自汉中。而他脸上的紧张神情,也让杜姣的戒备心渐渐消退。大家都是同乡,出门在外能帮则帮。想到这里,杜姣爽快地从衣兜里掏出钱拿给他。一起递过去的,还有陈忠利的身份证。


最终,陈忠利顺利通过了体检。而杜姣的慷慨相助,他一直记在心里。


2006年1月17日,完成上岗培训后,杜姣被分配到位于龙华园区的SHZBG事业群手机组装厂,成了一名产线作业员;而陈忠利则幸运地被分配到位于观澜大水坑的NWInG事业群(现为FIT事业群)模具加工制造处塑模加工部,从事线切割加工工作。


有过短暂交集的两个人,似乎又要各自奔往不同的方向。


渐渐靠近


刚入职没几天,便迎来为期两天的春节假期。陈忠利的许多同学都被分配到龙华园区工作,在同学邀约下,假期里,陈忠利第一次来到龙华园区。应该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他在园区和同学闲逛时,再次遇到了杜姣。简单打过招呼后,还想多说些什么的陈忠利不得不随同学匆匆离开。但那个愿意信任他、爽快地将钱借给他的女孩子,此后便不时浮现在他的脑海。


几个月后,领了工资、有了积蓄的杜姣和陈忠利先后买了手机。陈忠利的同学赵利和杜姣在同一个车间上班,在他的帮助下,陈忠利要到了杜姣的手机号码。因为来自同一个地方、有许多共同话题,两个身处异乡的人,联系渐渐频繁起来。


然而,也许是两个人认识的时间太短,或者都是慢热型性格,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不温不火。

2007年底,龙华园区爆发红眼病疫情,杜姣不幸感染,被隔离在宿舍整整两周。隔离期间,杜姣一直以为能得到陈忠利的关怀与问候。但事与愿违,往常不时响起短信提示音的手机,却一直静悄悄的。


隔离结束后,杜姣告诉陈忠利,以后不要再联系她了。陈忠利顿时慌了神,赶忙请假到龙华园区,向杜姣解释原因。原来,在杜姣被隔离期间,陈忠利刚好转到夜班,而且赶上生产旺季。陈忠利干活很拼,那段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下班回到宿舍,困得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好在,杜姣一直都知道,模具部门的工作非常辛苦,没有再和他计较。


这件事过后,仿佛“开窍了”一般的陈忠利利用周末、假期或者上夜班的下午,乘坐公交车往返于大水坑和龙华园区之间,只为了能和杜姣见见面,聊聊天,和她多待一会儿。


然而,这对陈忠利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原来,自从坐了那趟从汉中到深圳的火车后,陈忠利不管乘什么车,都会严重晕车。从大水坑乘公交车到龙华园区,快则四十多分钟,慢则一个小时。为了不让杜姣看出自己的异样,陈忠利一般会提前两三站下车,步行一段路以缓解晕车症状。


直到确定恋爱关系后,杜姣才从他的同学口中得知,在那段时间里,陈忠利每次坐车都晕得不行。然而陈忠利却从来未曾向她提起这件事。这让杜姣既感动,也心疼,渐渐认定陈忠利是值得她托付与信任的那个人。


天使降临


2011年春节假期,他们的爱情之花灿烂绽放。杜姣和陈忠利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结为夫妻。


婚姻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有幸福,也有挑战。


2011年3月,为了响应集团拓疆西部的号召,也为了能离老家更近一些,陈忠利跟随部门来到建厂不久的成都园区。半年后,杜姣也调转至成都,成为成都园区业成光电事业群人资部门的一员,负责该事业群的普工和师级员工招募等工作。在龙华园区的那些年,通过个人努力和不断学习,杜姣一步步走出产线,成长为人资部门从事人事行政工作的干部。


一度分隔两地的夫妻,在成都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等杜姣安顿好后,他们在顺江小区租了房。虽然出租屋的条件简陋,但夫妻俩却觉得很满足,每天下班后打开家门的那一刻,是他们最为幸福的瞬间。从此,这对夫妻才真正开启朝夕相处的生活模式。

2011年11月,命运给杜姣和陈忠利带来了一份惊喜——杜姣怀孕了。兴奋之余,杜姣心里也有担忧——就在一个月前,杜姣和陈忠利两个人都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员工体检,其中有一项是胸透。


这让杜姣慌了神,一时拿不定主意。一是不知道胸透到底对宝宝的影响有多大;二是两人刚到成都不久,还没有备孕计划;三是他们才把结婚时欠下的一万五千元债务还清,手头比较拮据。


好在,陈忠利给了杜姣足够的依靠。当天,他就带着杜姣到医院咨询医生。然而,医生给出的答案却是模棱两可。从医院回到家后,陈忠利又在网上查了很久的资料。早已心慌意乱的杜姣忍不住和陈忠利争论起来。没说几句话,杜姣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便躲进卧室,扑倒在床上小声呜咽。


陈忠利并没有第一时间来到房间安慰杜姣,而是把保存在手机里的婚礼视频找出来看。看完后,陈忠利终于下定决心。


他推开房门,走到床边,轻轻地对杜姣说:“不要怕,有我在。这个孩子,我们要了。”他肯定的语气和坚定的表情,对当时的杜姣来说,莫过于最好的定心丸和安慰剂。


自从杜姣怀孕后,她的掌厨大权便被陈忠利“篡夺”了。而在他们老家,很多家庭里的男性成员并不下厨。


“他一开始做的菜非常一般。”杜姣说。所幸,她并没有遭遇想象中的孕期反应,而且胃口也一天比一天好。即便陈忠利做出来的饭菜不如自己做的可口,不挑食的杜姣还是吃得很香。后来,陈忠利听同事说,多喝汤对孕妇和孩子有好处,便开始研究菜谱,变着法子为杜姣炖鲫鱼汤、排骨汤、鸡汤等汤品。天气逐渐变热,每次炖汤,陈忠利都会被灶头上的热气烤得汗流浃背。但为了能让杜姣吃得更有营养,回到家,他就一头扎进厨房。


时间转眼来到怀孕后的第七个月。一天,杜姣独自到妇幼保健院做孕检。在公司上班的陈忠利没有等到杜姣的“报告”,给她打电话也迟迟无法接通。不安的情绪从心底涌起,陈忠利立马向主管请假,火速赶回顺江小区的住处。他想好了,要是杜姣不在家,他就直接去医院。


等到打开家门的那一刻,陈忠利一路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回原位——原来,杜姣正在饭桌前美美地吃着酸辣粉。之所以没有接电话,是因为她将手机误设成了静音模式。看着肚子高高隆起的妻子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吸溜着酸辣粉的样子,陈忠利直想笑。


还没有等到预产期,这个宝宝就提前半个月和爸爸妈妈见面了。2012年7月底,经过几天甜蜜的“折腾”,产房里响起清亮的啼哭声。这个小家庭,迎来了一位新成员。


有苦有乐


新生命的到来,为这个家增添了别样的欢乐与幸福。夫妻俩给女儿取名为景蓉。

哺乳期结束后,杜姣返回工作岗位。此时,陈忠利被调往新都厂区工作,每天都得早出晚归。有时工作太忙,陈忠利只能在厂区宿舍留宿。这种情况下,如何照顾景蓉便成了夫妻俩的难题。不得已,他们只能将景蓉送回老家。尚在襁褓中的景蓉,成了留守儿童。


分隔两地,夫妻俩对孩子的思念愈来愈浓。每逢假期,杜姣都会风风火火地赶往火车北站,买上一张硬座票,在摇摇晃晃的火车上眯一晚。第二天一早,她就能抵达汉中,见到日思夜想的女儿。


也许是怀孕前的那场体检所致,小景蓉的体质不是很好,经常生病。在孩子留守老家的那几年,杜姣最害怕的,是在白天接到公婆打来的电话。那往往意味着景蓉生病了,或者是有其他不好的消息。


2013年下半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杜姣正在菜市场买菜,手机突然响起,是婆婆打电话来了。原来,刚满一岁不久的景蓉上一秒还在喝奶,下一秒却头一歪,突然昏迷。奶奶以为孙女是发热不舒服,但给她量体温时发现温度正常。见一直唤不醒孙女,老两口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


接到电话后,杜姣心急如焚,火速回到住处,拿上证件和钱包就匆匆赶往火车站。抵达汉中已是深夜,杜姣一刻也等不及,拦下一辆出租车便赶往医院。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票价才几十块;短短几十公里的打车费,却花了一百多。


让杜姣感到庆幸的是,经过检查和诊断,小景蓉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白天的意外只是偶发的惊厥。但杜姣仍然不敢掉以轻心,请假守在医院,陪着景蓉打了一周点滴。


杜姣记得,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两次。幸运的是,在公公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景蓉一直平安健康。景蓉6岁时,公婆想让孙女留在汉中上学。但杜姣不愿再受与女儿分离之苦,并且她认为成都的教育条件会更好,便坚持将景蓉带到了成都。在公司的帮助下,杜姣顺利地为景蓉申请到了顺江小学的学位。


这时,杜姣又有了新的计划。当时,业成光电事业群正在扩招人力,她希望陈忠利能转调到业成光电。要是成功的话,不仅可以结束夫妻俩异地工作的状态,还能一起照顾景蓉。

为了能和妻子共同挑起家庭重担,陈忠利来到业成光电事业群面试,并顺利成为该事业群SMT工程部的一名设备工程师。尽管一起在富士康工作这么多年,但夫妻俩在同一个厂区、同一个事业群上班,还是头一次。虽然他俩在业务上没有什么交集,但是能一起上下班,对杜姣来说也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


新的憧憬


杜姣特别感恩公公和婆婆。这么久以来,他们一直把景蓉照顾得非常好,帮她养成了开朗大方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为了给儿子媳妇减轻负担,自从景蓉上小学后,公婆俩每年都会轮流在成都待上一段时间,帮忙照看景蓉。


2020年9月,在杜姣生日的前几天,景蓉为妈妈准备了一份惊喜。


那天晚上,下班回到家的杜姣一开门就发现,桌上有一块小小的、造型精致的蛋糕。原来,这是景蓉为妈妈准备的生日礼物。公公告诉杜姣,景蓉在蛋糕店里左挑右选了好久,才相中了这款蛋糕。高兴之余,杜姣也感到意外,因为,为了帮女儿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她和丈夫很少给景蓉零花钱。这份售价几十块钱的蛋糕,不知道是景蓉用攒了多久的零花钱买的。


今年暑假,杜姣为景蓉报了一个位于都江堰、为期一周的暑期夏令营。在送景蓉出发去夏令营时,杜姣非常担心,她怕女儿不适应夏令营里的生活,会哭闹着要回家。


然而,开营的第一天,杜姣从夏令营老师发来的视频里看到,景蓉表现得非常出色,这让她感到既意外,又高兴。当天晚上,景蓉打来电话,兴奋地向父母分享着当天的经历。夏令营结束后,刚回到家的小景蓉就像百灵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告诉父母自己在夏令营里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有趣见闻。杜姣还发现,景蓉学会了起床后自己叠被子,也能自己整理收纳衣物。这让她突然觉得,孩子在一瞬间就长大了。


靠着这些年攒下的积蓄和一些借款,2019年,夫妻俩在郫县买了套面积一百多平米的新房。2021年春节前,他们搬进了新家。那一刻,夫妻俩不约而同地觉得,他们又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


2021年9月,因为在公司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家庭关系和睦,杜姣和陈忠利家庭被评选为集团“最美家庭”。

现在,他们又有了新目标:再存些钱,买一辆空间大一点的小汽车。


搬进新家后,夫妻俩只能轮流骑电马儿接送景蓉上下学。无论寒暑晴雨,懂事的景蓉从来没有抱怨过冷热。而夫妻俩的父母每次来成都,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照顾景蓉,很少有机会到外面走走看看。


这也是夫妻俩心里的遗憾。


他们一直在憧憬:等家里添置了小汽车,两人就轮流当司机,载着父母和女儿,到成都周边的景点挨个自驾游,逛古镇、看草原、观雪山……


那时候,车外是呼啸而过的美丽风景,车内是家人的欢声笑语。


作者  李晓岚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