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正是小年那天到的县城。从深圳到县城,他坐了近20个小时的火车。又转了几趟公交车,他终于赶在中午12点前到了家。按习俗,吃上午饭就算过小年了。
一进门,8岁的大女儿就跑过来,拽着衣角接他的包,说要找好吃的。5岁的小女儿站在妈妈身边,看着这个突然闯进来的陌生男人,不说话。阿正放下行囊,赶紧向父母问安,又和妻子打了招呼。伸手要抱小女儿时,她往后一退,躲到妈妈身后,脸藏在妈妈的腿间。阿正笑笑,说:“两年没回来,还认生了。”
母亲抱起小孙女,说:“你走时她才3岁,咋能记得住啊。”一家人说了一阵子话,妻子招呼大家吃饺子。吃饺子前要放鞭炮,鞭炮早就在院子里挂好了。大女儿点燃一支香,说:“爸爸点!”阿正笑着说:“你长大了,给你点。”“不行!爸爸回来了就得爸爸点。班上的男同学说了,女孩子不能放炮。”阿正心里一酸:“好,爸爸点。”等炮竹噼里啪啦地响过了,一家人围在餐桌前吃饺子。
第二天, 阿正带着女儿赶集。正逢年关,集上的人挤得水泄不通。阿正抱着小女儿,只想快些把年货买齐了回家。可大女儿却一直拉着他的衣角,带他去一间文具店。进门后,她冲里面的小男孩喊:“这是我爸爸,我要买那个带JOJO的书包!”阿正扫码付了款,女儿又拉着他,说要去另一个同学家的摊位上买棉花糖。一见到那个同班女孩,女儿就迫不及待地对她说:“我已跟那个讨厌鬼证明我有爸爸了,还买了他家的书包!”阿正心里不禁又是一酸。
除夕夜,一家人围着饭桌喝分岁酒,妻子提出行个酒令。阿正想起电视里热播的《庆余年》,笑着说:“就以‘庆余年’打头,每人编句顺口溜,说不出来的喝酒!妹妹不参加,姐姐上二年级了,要参加哦。”妻子先来:“庆余年、庆余年,我们的日子比蜜甜!”大家打起了节拍,母亲接着来:“庆余年、庆余年,今晚我发压岁钱!”她俩顺利过关,轮到父亲了。“庆余年、庆余年,过了除夕是新年!”母亲马上挑刺:“押韵不能用重字,这句要喝酒!”父亲没有反驳,端起一盅酒就咽下了。该大女儿说了。“庆余年、庆余年,爸爸明年还回来过年!”妻子大笑:“重字了,重字了。爷爷刚挨过罚,你又接着犯,要喝一杯啦。”阿正觉得眼里像有砂子硌了一下。他站起来,说:“姐姐编得好。这杯酒,我替她喝了!”说着,他倒了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
iDPBG(鸿观) 李秋彬
留守兒童过年就盼團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