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说:儿子孝顺不如儿媳孝顺。我想在村里搞一次好儿媳评选,弘扬孝老传统,传播正能量嘛。”大老刘村的村委主任刘老六有个习惯,准备干大事之前,先在自家通通气并征求意见。
“对,压一压那帮子没事找事评什么好爹好妈的闲人。”老七超市的老板刘老七立即附和。
“七哥说的是啥话?六哥是为了促进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
“嘿嘿,当官的就是不一样,老九说话有水平。”刘老七挠着后脑勺憨笑。
您可别一听“老九”就想到《智取威虎山》。在农村,一些家族还保留着堂兄弟按长幼排序的习俗。刘老六家就是这样,兄弟十四人相处和睦,在村子里有着各自的亲戚朋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大老刘村有四千口人,人口多姓氏杂,如果没有这点实力,刘老六能当村委主任这么些年?
“商量好具体做法后,我给领导汇报汇报,再联系联系妇联,给评选出的好儿媳挂匾,落款有妇联和文明办更权威。”老十二在县文明办工作,一下子把活动级别提了上去。
“还有物质奖励。我赞助好儿媳每人一桶花生油、二十斤鸡蛋,另外再拉点赞助,搞得实惠点。”刘老七用行动表示了支持。
“那咱就这么说定了。我明天开会安排,到腊月二十三那天,敲锣打鼓给评出的好儿媳挂匾送奖品。”刘老六把头转向老九。“老九,你哥们不是在报社吗?能不能请他帮忙登登报呀?”
“行。”老九说话从不落空。
“还有一件事我得声明:这是第一次评选,咱自家媳妇就不参评了,免得那些好事者说三道四。”刘老六的话音刚落,哥儿几个愣了一愣,但还是同意了。
安排布置、推举人选、初评复评、出榜公示……大老刘村的好儿媳评选工作井然有序。因为公平公正公开,所以大伙儿对评选结果基本认可。
腊月二十三祭灶,据说灶王爷那天要“上天言好事”。这次好儿媳评选,说不定他会汇报给玉皇大帝呢。这天中午,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大老刘村的干部全体出动,刘老六亲自带队,给评选出的“好儿媳”挂金匾、送奖品。
市报社的记者果真来了,又是拍照又是采访。刘老六再三表示:别宣传村干部,多写写好儿媳的事迹。
于是,记者采访了一位好儿媳的公公赵老乐。赵老乐有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儿媳妇很是贤惠,这些年把公公照顾得很周到。别的不说,单是每天给他洗脚,就让赵老乐老泪纵横:“就算是亲闺女,也没有俺儿媳妇好呀。”
第二天,报纸送来了。村里有好事者看得特别仔细,发现报道稿里赵老乐的话竟然是“每天给我洗澡”。至于是赵老乐发音不清,还是记者笔误或者其它原因,好事者才不管那些呢。他们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什么抖音、快手、朋友圈,赶快将这事分享出去喽!
“我们组织的好儿媳评选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了。”刘老六面对第N个报信者,懒懒地说道。
iPEBG(济源) 孟宝记/文 连云云/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