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勇有一个账本
记录着他入职富士康十余年来
每个月领到的薪水
上面的数字从两千多
慢慢变成了四千多、五千多……
每一笔
都是他努力生活的证明

1981年10月
朱全勇出生在四川资中的一个农家
父母以务农为生
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尽管顺利考上高中
但父母却再无余力供朱全勇上学
初中毕业的他
只能跟着亲戚四处打零工

为了改变命运
18岁生日前夕
朱全勇选择应征入伍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尽管是连队里个子最小的人
但朱全勇的各项训练成绩名列前茅
不仅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
还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朱全勇(右)与战友

2003年
朱全勇以士官身份退伍返乡
此后,他先后在江苏、广州等地
干过室内装修、安保培训等工作

2008年
经朋友介绍
朱全勇认识了爱人饶燕
从此成了家,有了孩子
幸福美满的生活开始向他招手
朱全勇不再四处漂泊
而是在老家镇上租了个铺面
做起了日用干杂生意
眼见日子越来越好
意外却不期而至

2009年9月24日
朱全勇骑摩托车外出送货
在返程途中
突遭严重车祸
半只脚踏进“鬼门关”的他
在连续经历了两场开颅手术后
才被医生成功抢救过来

后续,朱全勇又接受了
钛合金颅骨安装手术
经过长达两年的休养后才初步康复
他头部右半边
有一个显眼的C字型伤疤
被评定为二级伤残

遭此劫难
朱全勇并未改变对生活的热爱
而是选择重新再来
2012年5月10日
朱全勇和妻子饶燕一起
顺利入职成都富士康
开始了新的奋斗

入职后
朱全勇被分配到SHZBG事业群
(现A事业群-MCEG)
Mac III 产品处抛光厂
在那里
他先后干过机台保养、不良品修复
以及危废品处理等工作

“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
身为退伍军人
朱全勇退伍不褪色
在每个岗位都勤勉认真
兢兢业业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得到了主管和同事们的认可
2013年5月
朱全勇被提拔为线长
带领10余人的团队
担负起车间铝屑与废水的处理工作

2014年
朱全勇随部门前往嘉善园区支援一年
支援结束返回成都后
他与其他残疾员工一起
被集中安排至
高新青年公寓5号苑5栋居住
在那里
朱全勇找到了“归属”

因为脑部受伤的缘故
朱全勇不仅丧失了
2003年至2009年之间的记忆
反应能力与方向感也大不如前
每次去陌生的地方
他都必须有人陪伴
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因此工余时
他基本上都呆在社区活动中心
每当这里开展活动
他都会帮忙搬这搬那
社区工作人员见他如此热心
便介绍他加入社区志愿者小队

从此
每逢周末和休息时间
社区工作站组织志愿者
开展清扫垃圾、整理共享单车
以及交通助行等公益活动
人们都能看到朱全勇穿着红色马甲
在现场忙前忙后的身影

最近这半年
朱全勇周末休息时
基本上都会出现在清水河公园
随着露营热的兴起
到清水河公园露营、游玩的游客颇多
朱全勇和社区志愿者们一起
承担起安全员的职责
劝导游客注意安全
防止发生落水等意外

除了社区志愿者
朱全勇还有一个身份
5号苑5栋3层至5层的楼层长
每当行动不便的残疾员工遇到
房间内设施故障需要报修
或需要搬运行李箱等物品时
他们第一个想到的
就是热心肠的楼层长朱全勇

朱全勇不仅热心,还很细心
2021年夏的一天
他发现同楼层的残疾员工小钟
连着好几天都闷闷不乐
便关切地询问他是否遇到困难
原来
小钟的父亲不久前去世了
得知原由后
朱全勇安慰、鼓励小钟
并主动联系园区工会
帮他申请丧葬慰问金

2012年冬,饶燕怀上二胎
选择从集团离职
从此当起了全职妈妈
朱全勇独自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因为担心忘记银行卡密码
每次发薪
他都会在小本本上记下金额
日积月累
小本本上的数字
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

2014年5月
在园区工会的帮助下
朱全勇成为成都市总工会建档困难员工
每逢春节、国庆以及全国助残日
朱全勇都能收到来自
成都市总的一笔慰问金
此外
园区工会每年定期开展的
餐叙、出游等残疾员工慰问活动 
朱全勇也会积极参加 

朱全勇(二排左八)参加工会助残活动

“我想在富士康干到退休。”
朱全勇最感激的
是当年对他不离不弃的家人
同时,家人也是朱全勇努力工作的动力
朱全勇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入职集团后
他遇到了许多非常照顾他的主管和同事
也正是因为有了在富士康的稳定收入
他才能够供养家庭
让两个孩子安心上学

目前
成都园区一共有720名残疾员工
朱全勇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也是这群特殊的富士康人的缩影
即使曾经遭遇苦难
即使承受命运的不公
他们依旧选择用坚强与微笑面对
努力为自己、为家人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李晓岚

点赞(1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