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黄土高原的一个山沟沟里,苹果是我们当地的特产。
我家的自留地里种着很多苹果树。放暑假的时候,苹果长得有小拳头那么大,青色的外皮上闪烁着光芒。青苹果并不好吃,有一股涩涩的味道。但是,嘴馋的孩子自有妙招。
我是家里的“烧火佬”。每次等到母亲要做饭时,我便一路小跑,来到自留地里,摘几个青苹果回去,然后坐到灶前,生火、烧柴。饭熟了,不用再往灶膛里加柴了。这时候,好戏就要上演。
我拿一把废旧的大铁勺,在炙热的灰堆中间挖出一个坑,把青苹果埋进去,再用铁勺舀一些火红的木炭和草木灰把青苹果盖住。吃完饭,苹果也熟了。烧熟的苹果皮变了色,就像黄土地的颜色一样。有的苹果,皮都被烧得裂开了。我用大铁勺把滚烫的苹果从灰堆里扒出来,把它们放凉。
等烧苹果冷了,剥开它黄色的外皮,露出里面的果肉。经过高温的洗礼,青苹果的涩味没有了,变得异常甘甜。那时候,我时常为自己能想出如此高明的招数而得意。
后来,我还琢磨出了蒸苹果的吃法。在母亲做饭的时候,我把洗干净的青苹果放进蒸笼里,和馒头一起蒸熟。蒸熟的苹果皮开肉绽,惨不忍睹,但是味道异常香甜,连苹果皮都很好吃。通常,我吃完饭后还可以再吃三个蒸苹果。
多年以后,我走过很多的路,吃过各种各样的瓜果。但童年青苹果的美味,一直都藏在我心灵的最深处。
中央单位(武汉) 呼凯亮
烧苹果,题目带着一股烟火味扑面而来。其实,关于青苹果,我也有一种吃法——烀苹果!要解释这个,得从小时候说起。那些年,瓜果蔬菜半年粮!清黄不接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办法充饥。对于小孩子来说,烀苹果吃是再好不过的美味了。做法也简单,像煮玉米一样,在开水里咕嘟一会就可以吃了。每当苹果长到鸡蛋大小时,我们就会结伴去果园偷青苹果,然后回家自己动手烀。但这东西吃多了也不行,胃里发糙,总想吃点咸的才能缓解。唉!陈年旧事喽,说多了都是回忆。
新鲜!头一回听说,饿馋让我们智力无限,最难忘的日子在过不饱的日子。
啊这,煲汤时用苹果做过原料,那味道有点过于平淡,或许下次可以尝试一把作者的方法
突然也想吃一个烤苹果,只吃过烤红薯的人,莫名的羡慕。
我吃过煮苹果,像罐头里的味道。文中满满的生活乐趣,让人回味无穷。
同为烧火仔,草木灰的余热慢吞吞煨出很多美味,红薯,茄子,玉米,大蒜,苹果,梨,橘子……哎呀,回忆也能让人流口水🤤
中国人对吃的探索从来没有止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