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九十年代末,我们那里突然刮起了“摩托”风,几乎家家户户都以拥有一辆摩托车为荣。但凡家里有个中青年劳力,无论如何也要凑够三四千块钱买上一辆摩托,接送孩子方便、走亲串巷有面儿。

那时,我在镇上读初中,从家里到学校大概有十几里。很多同学和我一样,由各个农村小升初,他们家几乎都有摩托。

学校周末不用上课,每到周五下午,校门外道路两侧就会停满整齐有序、各式各样的摩托,最火的牌子是嘉陵和铃木。翘首以盼的爸爸们站在一旁,紧盯着学校门口,只等最后一堂课的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呼啦啦地像一阵风跑向他们。

我家没买摩托,父母总说是因为他们不会骑、不安全,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没钱。所以,我属于那波极少数没人接送的孩子。那时,我是学习委员,借着班干部的“特权”,我把开、锁教室门的活儿揽在了手里。我特意上学来得早早的、放学走得晚晚的,刚好避开摩托“大军”。

我并不觉得自卑,只是不想太特别。当然,对于家里有摩托的同学,我还有一点点羡慕。上下学时,我会尽量选择又近人又少的小路。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小声地自言自语,有时候是背书,有时候在唱歌。这样走路就不会感到孤单和害怕,走得更快一些。慢慢地,我习惯了一个人走路上下学。

途中,也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感动。

有一段大路是往返村镇的必经之路,无论走路还是行车。所以,我时不时会遇到骑着摩托接送小孩的大人。

“小燕子,又一个人走路呢?快来,叔载你一程。”大部分村民看见我,都会停下摩托,热情地唤我上车。

“谢谢叔,没事的,你们走,不用载我。我走走还可以锻炼身体呢。”我婉拒着对方的好意。母亲曾经告诉我,能自己解决的事情,不要总去麻烦别人。

但我总是遇到执着的大人,不肯让我自己一个人走路,摩托车上的同村孩子也不停地喊我快上车。于是大多数时候,我最终选择爬上摩托。我坐在最后头,两手靠后紧紧抓住车尾的钢架,说:“我好了,叔,出发吧!”

摩托轰然启动,一路飞驰。风刮过两颊,我的长发随风飞舞。有时候,我会闭上眼睛,感受山路的曲折和起伏。偶尔,我会在脑海里想象,如果骑车人是父亲,我一定不会这样拘束,我会牢牢抱紧他的腰,将脸贴在他宽广的后背上。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家乡,像海鸟一样飞向远方。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关于摩托的梦。在梦里,我终于拥有一辆摩托,想将它送给父亲。可抬头间,我看到父亲花白的头发和佝偻的后背,瞬间收回了这个想法:父亲连自行车都没骑过,太不安全。

“爸,上车,我带你去兜风。”最后,在梦里,我豪迈地跟父亲说。

iPEBG(济源) 欧阳海燕/文  连云云/图

点赞(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