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真的挺残忍,你说,我该逃离还是坚持?”
那天,朋友小唐突然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小唐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所在的公司倒闭了,自己成为无业游民,三个多月了也没找到新东家;老公的销售业绩也不理想,仅仅拿到底薪。原本,俩人计划今年多存钱,再向亲友借一些,凑个首付买一套深圳的小户型二手房,明年再生一个孩子。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梦醒一场空。夫妻俩突然有些心灰意冷,开始打起退堂鼓,打算回广西老家的二线城市发展。可深漂六年的他们想想又很不甘心,一时犹豫难决。
听完小唐的烦恼,我给她讲了老吴的故事。老吴今年53岁,在深圳一个住宅区做保安。二十多年前,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吴两口子还在湖南务农,守着老家的一亩三分地艰难过活。在朋友的建议下,老吴带着妻子到深圳打工,希望有机会成全自己的文学梦。那时,工作并不好找,尤其是像老吴这类没技术、没文凭的人,大多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处处吃闭门羹。因为没钱,一天没吃上饭的夫妻俩还曾狼吞虎咽地平分过朋友打包来的一盒饭。最终,没找到工作的他们黯然离开了深圳。
后来,不服气的老吴第二次来到深圳,经熟人介绍在一个工业区食堂当烧火佬。看不下去老板的黑心行为,经济困顿的老吴一年后反炒老板鱿鱼,重新寻找工作。那之后,他做过搬运工、环卫工、保安……为了省钱,他和妻子节衣缩食,一分钱掰作两分花。老吴有时一天只吃两个馒头,渴了就到建筑工地喝自来水。他们还从菜市场捡回别人扔弃的菜叶做菜,下了班拾废品、做钟点工。那些年,他们的日子苦得像黄连一样。可再苦再难,老吴也没放弃自己的文学梦,一有时间就去书店看书或窝在出租屋里写作。
春去秋来一年年,生活给了老吴回报。虽然老吴至今没能拥有深圳的一套房,但在深圳的这些年,夫妻俩存下不少钱,在老家建起三层楼房,去县城买了大房子。老吴也圆了作家梦,累计在各地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数十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深圳多家媒体还曾报道过他“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笔写天涯”的励志故事。老吴说,自己是一粒种子,而深圳这块土地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很适合植物的生长。他很庆幸,自己来了深圳,并坚持了下来。
之所以提起老吴的故事,并不是说继续留在深圳打拼才是正确的选择。正如“鞋子合不合适脚知道”,选择无谓对错,只看合适与否。大城市生存压力大,但机会也多,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空间。这里的人也相对没有那么八卦,少了很多攀比。小城市生活没那么苦,但日子往往一成不变,一眼可以望到头。不管作何种选择,“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的无奈总令人唏嘘。所以,找到平衡点尤其重要。
只是我想,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只要肯拼肯熬,未来总有无限可能。这也正是深圳的迷人之处。适合奋斗的年纪,别总选择轻松,用力地成长、使劲地生活才是王道。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当有了一定资本时,你也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提升幸福感。如果轻易认输,在不久的将来,你十有八九会后悔。就像笔者一位曾深漂九年的闺蜜,回到家乡的二线城市工作生活了三年,仍忘不了在深圳打拼的日子,每每想起总是意难平。
在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中,董卿说过这么一段话: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时自己不会后悔的选择。
是的,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一个人,要是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你有多优秀。所以,不如趁着还年轻,撸起袖子加油干。只要你想,年年都可以是风华正茂。只要认真生活过,为梦想努力付出过,即使最后真的没能达到自己的期望,至少,你的人生遗憾也会少一些。
不过,我们同样要清楚自己的压力临界点,适可而止。毕竟,我们努力,不是为了令自己无声崩溃。退一步,世界依然可以很美好,日子依然可以很精彩。
记者 蒙春梅
传播正能量
量力而行,用心生活,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这样的人生也很不错!
中午休息时刻,来喝点鸡汤,真好,看完也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