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堂哥发来微信,问我老家的祖屋是否要卖,有乡亲想买。我毫不犹豫地回复他说,中国人都讲究叶落归根,我不打算卖祖屋,想把它留作退休后养老的居所。也许是我的话触动了同样在外漂泊的堂哥,他支持我的想法,希望我退休后能和他做邻居,哥俩有个伴。
说起来,这间祖屋历时半个多世纪。它在祖父祖母手中建成,传到我父亲,到我,再到我儿子,住过四代人。我不想祖屋在我手中被变卖,否则,于情于理都难以接受。
我是在乡村长大的孩子,对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情感。虽说已在深圳工作20多年,但心心念念的还是自己的故乡。每年春节,我都会带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心情返乡,即便千里迢迢、舟车劳顿,也乐此不疲。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依然那样亲切熟悉。麦地、田垄、河流、水塘、村落、山丘、竹林与炊烟,都让我迷恋。
故乡是根,祖屋是魂,它们是我年少时的乐园。春天看花赏景放风筝;夏日钓鱼捉虾逮蚂蚱;金秋时节,甜桔、柿子的果实压弯枝头;冬日里雪花飘落,孩子们纯真的笑声在天地间回荡。
说起下雪,我还记得一段趣事。七八岁时,每到冬天,我都盼着下雪。看到纷纷扬扬的雪花,我总是欢呼雀跃,故意在雪地里打滚、翻筋斗,玩得尽兴才回家,难免把衣服弄得又脏又湿。担心父母责骂,我骗他们说是不小心摔倒了。第二天,雪下得更欢,我又故伎重演。跟着我一起疯玩的小伙伴们纷纷效仿,也在雪地上翻滚、堆雪人、打雪仗,或者从高处的雪地往下滑,玩得不亦乐乎。后来,我的小把戏终于被母亲识破,少不了被她一顿呵斥。这时候,奶奶总会笑着为我解围:“老话说得好:小来不动,长大无用。随娃娃们去,只要不磕着碰着就好。”
去年国庆节,我邀了两位好友,一起去电影院看《我和我的家乡》。看到片中熟悉的乡村景象,特别是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思乡之情如陈年的桂花酒,愈发浓郁。原来,故乡从未老去。它以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希望,像春天的花儿一样,开在厚实的土地上,也出现在我的梦中,绽放在我的文字里。
祖屋因长期无人居住,已残破朽败,就像一个人,进入了风烛残年。这没有关系,等我退休后归来,我将在老宅的地基上重建一座小楼,屋前栽花,屋后种菜,门口种桃,院子里养鸡养鸭。每年三、四月,我将在万千花朵簇拥的桃树下看书、写字、听琴、品茶,该是怎样的赏心悦目!我更设想过,在楼前的花圃里种上成百上千枝玫瑰,让花之芬芳沁人心脾,让路过的人因花香而驻足。就像我来过人间一趟,累也心甘,苦也无言,只留下爱与温暖,则此心甚慰。
FIT(宝科) 江克线
我也是这样想的,落叶归根,老了回家过田园生活,悠哉乐哉!
中國人骨子裏都淌著落葉歸根的血
祖屋是根,祖屋是魂,牵动着游子的心。
不卖对了,城里不是归处,唯有乡下是去处,感知爹娘一份情
在小院里的小桌旁,品一壶茶,写几首诗。最妙的是,邀几位好友。
写得真好,令人感动
写得真好
美文!
真情实感,令人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