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五一档的赢家,《悬崖之上》为年近七十的张艺谋正了一次名——他也是会拍纯粹商业片的。
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并不复杂,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四名共产党特工和卧底里应外合,执行秘密任务,同时与特务们斗智斗勇。电影走的是标准的谍战片套路,导演没有玩弄任何叙事诡计,正派反派面貌分明,双方的底牌都摊在明面上,观众不用费劲地拆解剧情,也无需纠结于人物立场,只需全程跟随导演的叙事缰绳,就能直观体验到层层推进的紧张感,逻辑漏洞被自然地搁置脑后。剧本故事、演员演技、视听效果都在基准线以上,没有让人尴尬的升格定格,没有毫无节制的配乐音效,“大导秀行活儿”是不少观众观影后的共同感受,不过这也让人多少有点小遗憾——讲道理,这种工整流畅的商业片应该是要批量生产的,而不应该是烂片扎堆的档期中唯一的亮色。
看完整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漫天飘雪极具美感的画面运镜,也不是于和伟、张译一众戏骨含而不露的演技对决,而是暗流涌动中唯一的纯白色——新任“谋女郎”刘浩存。她清纯脆弱的脸正如导演所说,是“一张白纸”,一望到底的透明感与晦暗阴翳的谍战背景格格不入。虽然导演已经为她扬长避短,尽力展现她那张“大银幕脸”,给她分配更具指向性的台词,如“我们能看到天亮吗”“乌特拉在俄语里是黎明的意思”,让她所饰演的“小兰”成为希望与光明的具象化。但她每次一开口就让立体声秒变“单声道”的“小学生诗朗诵”式台词,还是与电影的整体风格有太强的割裂感。以至于观影过程中,一到她的戏份,我就会忍不住分神,从紧张的剧情中抽离,去想她为什么会如此“自成一派”。
众所周知,张艺谋是最会调教女演员的导演。被他选中的新人,哪怕潜力没来得及变现,也能在大银幕展现超出自身能力边界的演技,比如《山楂树之恋》里拍戏三天只用三秒钟镜头的周冬雨,还有《金陵十三钗》里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磨的倪妮。《悬崖之上》已经是刘浩存与张艺谋的二度合作,但依然没有展现出更有深度和层次的演技。我相信,这并不仅仅是演员的能力问题,还体现了导演创作野心的变化。历代“谋女郎”的更迭,形象上的力量感一再弱化,从热烈丰满的巩俐、清冷倔强的章子怡、风情万种的倪妮,到如今“小白花”般的刘浩存,“消费降级”的同时,澎湃的生命力也从盛至微,直到完全不见影踪。张艺谋曾经是一个拥有旺盛创作欲望的导演,在他的早期电影里,这团艺术之火甚至可以说是喷薄而出的。至今记得《红高粱》片尾,那红到过曝的血色残阳,以及十个唢呐手齐鸣的血性。他对意象美学的执着追求,延续到《英雄》《黄金甲》等“视效大片”时期,哪怕因为彻底放弃文本与传统戏剧结构而风评触底、被骂“晚节不保”,也一直没有妥协。
但在《悬崖之上》,我几乎看不到导演的表达欲,导演的个人意志就像刘浩存的形象一样纯白透明,张艺谋成了最敬业的工匠,不再执着于用自己的艺术美学“冒犯”观众,收敛甚至是放弃了他的锋芒和执拗个性,以最敬业的态度,完全遵从商业片的创作思路与方式,驾轻就熟地讲完了一个故事,上映后收获大部分观众的好评。
哪怕是噩梦一般的《三枪》《长城》都没让我说出那句话,现在似乎可以说出来了:张艺谋,老了。
中央单位(龙华) 邴雪
好精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