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二字,对许多富士康员工来说非常遥远。

而对另外一些富士康人来说,“退休”则是已经发生或即将到来的事情。在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他们辛勤工作,为集团发展做出了不起的贡献;最后,他们在这里迎来告别时刻。

自近年开始,富士康工会为荣退员工举办欢送会,并按照服务年资,为他们送上价值500至2000元不等的纪念金章,以感谢大家为集团的服务与奉献。

2022年,成都园区共有589名员工荣退。他们带走的,是为美好生活而辛勤奋斗的岁月;留下的,则是与富士康有关的美好回忆。

 

她,一入职就涨薪

郑翠平一直觉得,她比其他人要幸运一些:一入职就遇到底薪上调,临到退休还能多拿一笔钱……

在入职富士康之前,郑翠平在宜宾老家当过农民,也曾在县城周边打过零工。后来,爱人因腰部受伤不能干重活儿,为了供两个儿子读书、成家,2010年前,郑翠平还曾到浙江、福建等地的纺织厂、金箔厂打过工。然而要么因为工资太低、要么因为劳动强度太大,郑翠平在这些厂都没能干多长时间。

2011年,富士康在成都建厂,郑翠平的大儿子刘郑入职iDSBG事业群(现B事业群)当普工。刘郑觉得成都富士康的薪资待遇、工作环境都还不错,便通过内部推荐渠道,介绍母亲也进了富士康。

经过入职培训,2012年9月22日,郑翠平正式成为成都富士康业成光电事业群第一事业处制造二部的一名员工。她上班的楼栋在N1栋,在那里,她干过贴膜、上下料以及出货等各种工站。

最开始的一周,郑翠平十分不适应。因为她在无尘车间工作,每次上岗前,都必须穿上连身无尘服,从头到脚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浑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穿上这身衣服,喝水、上厕所非常麻烦。此外,戴上口罩和面罩后,呼吸起来也格外费劲。

郑翠平的心里不时泛起辞职走人的念头。但当看到同时入职的工友们都在坚持,她不想就这样轻易认输。“别人都能干下来,我也一样能行。”上厕所、喝水不方便,她就在到岗前解决好个人问题,并尽量减少饮水。就这样坚持半个月后,郑翠平惊讶地发现,自己渐渐习惯了这里的工作环境。

更让郑翠平没想到的是,成都富士康成了她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入职没几天,郑翠平就遇上了一件好事儿——事业群底薪普调,她的底薪从1500元调整为1800元当年10月份,她拿到了将近4000元的税后工资,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看着工资条上的数字,郑翠平觉得自己的坚持非常值得。

时间转眼间便来到2022年9月1日,这原本是郑翠平退休的日子。但由于受到8月份高温限电与9月份新冠疫情的接连冲击,公司生产人力紧缺。作为一名为公司服务近十年的老员工,郑翠平积极响应号召,曾于高温限电期间在公司关键岗位留守。9月份疫情爆发后,郑翠平再次住进厂里,配合生产。

这份付出,也让她收获了意外之喜。如果按照计划日期退休,郑翠平的集团年资则仅有9.9年,社保缴纳也不足10年。但是,干满9月份后,她的年资便超过10年,社保也相应缴满10年。届时,郑翠平退休后便可以凭缴满10年社保这一条件,领取共24个月、每月1680元的失业保险金。她的这份好运,让同车间的不少工友都十分羡慕。

2022年9月底,郑翠平办理好退休手续,回到了宜宾老家。还没休息几天,闲不下来的她又在屏山县一家纺织厂找了份工作。

这家纺织厂要压一个月的工资,每个月只给工人放两天假,工友们每天至少要工作11个小时,还要白班、夜班两班倒。此外,纺织厂车间里温度高、空气不流通,冬天都要穿短袖。一天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下来,郑翠平的肩膀和腰背隐隐作痛。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又闷又热的工作环境,在这家纺织厂干了14天后,郑翠平选择离职。这份工作,让她越发怀念在成都富士康上班的日子。

2022年12月15日这天,返回成都的郑翠平在园区南大门外领到了园区工会送给她的退休纪念金章。看着手中这份金灿灿、沉甸甸的礼物,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郑翠平

如今,郑翠平的大儿子刘郑已经离开富士康到沿海打拼,小儿子刘博跟随母亲的脚步,也来到业成光电事业群工作。郑翠平肩上的重担,早已随着儿子们先后参加工作而大大减轻。更幸运的是,2015年,她在宜宾老家的房屋因为成贵铁路的修建而拆迁,夫妻俩再也不用为儿子们的房子发愁。

尽管已经从富士康退休,但郑翠平还是想趁着现在还算健康也有精力,再干两年活儿。她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干到两个儿子结婚、成家、生小孩。到那时,她就会停下脚步,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她,经历至暗时刻

成都园区MCEBG事业群Mac(I) 产品处制造一处管理部废品课的丁易蓉即将在近期从富士康光荣退休。

丁易蓉来自湖北省恩施市的利川农村。作为家中老幺,1993年,21岁的丁易蓉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南下深圳,在一家生产闭路电视的企业做品管。

在当时的深圳,富士康是一家有名的企业,打工一族都以能进像富士康这样工作有前景、待遇有保障的企业工作为荣。丁易蓉同样如此,只是苦于找不到机会。

2005年,富士康在太原建厂,大量招工。丁易蓉觉得这是个入职的好机会,便立马辞职前往太原应聘。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丁易蓉于2005年5月11日顺利入职太原富士康,在鸿准事业群检测中心从事产品检测工作。2007年底,爱人谭学祥也追随妻子的脚步,入职太原富士康从事设备维护工作。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丁易蓉

2012年5月,一直想能离家近一些的丁易蓉夫妻从太原园区转调到建厂不久的成都园区。丁易蓉被分配到MCEBG事业群Mac(I)产品处制造一处管理部废品课,干起了废品管理的工作。这是一个全新的岗位,每天都要接触许多之前从未见过的电磁阀、气缸、感应器、压力开关等各种各样的零件,对丁易蓉是很大的挑战。但她迎难而上,通过勤学、苦记,一一熟悉了这些器材、零件的种类和名称,把这份新工作干得得心应手。

日子过得波澜不惊。然而,没过多久,一道晴天霹雳,炸向了这个平淡却幸福的打工之家。

2015年5月的一天,丁易蓉到郫都区人民医院看病。之前的几个月,她经常受到头痛的折磨。丁易蓉告诉医生,她感觉自己的胸部有肿块。经过详细检查,医生说,她的身体可能有癌变的前兆,建议她尽快到上级医院复查。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做完活检后,这个坏消息得到确认:丁易蓉患上了乳腺癌。

好在,医生提醒丁易蓉,她的情况属于乳腺癌早期,只要积极治疗,预后效果会比较良好。尽管如此,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前,丁易蓉还是慌了神。好在,丈夫和女儿的鼓励让她有了精神依靠。她决定积极配合治疗,努力战胜病魔。

完成手术和化疗后,丁易蓉每个月还要打一针进口靶向药。这种进口药一针就要两万块,而按照疗程,丁易蓉总共要打十余针靶向药。高昂的治疗费用像一座大山,压在这个普通家庭头上。

得知丁易蓉患病的消息后,部门主管和同事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在Mac(I) 产品处制造一处发起募捐,总共为丁易蓉募集到十余万善款。丁易蓉出院后,员工“娘家人”——园区工会前来慰问,还为她申请了2万元的特困员工救助金。来自公司和工会的帮助与关爱,不仅缓解了丁易蓉的家庭负担,还让她感受到来自富士康的温暖与真情。

康复后,丁易蓉返回了工作岗位。她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回报公司和同事。如今,退休的日子在逐渐向她靠近,届时,丁易蓉不得不和一起共事许久的同事、和富士康告别。

退休员工合影留念

退休后,丁易蓉想做一件事情。

丁易蓉夫妻俩有个女儿。除了初中三年和父母共同在太原生活,其余时间里,女儿都在恩施老家当留守儿童。2020年,女儿大学毕业,丁易蓉曾想建议她来成都发展,这样一家人就能团聚。但女儿却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恩施一所公办中学的英语老师岗位,一家三口只能继续分居两地。等办好退休手续,丁易蓉将回到恩施利川老家,与女儿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弥补往日母女分别的遗憾。

 

她,圆了团聚梦

对于潘长英来说,入职富士康算是个巧合。

潘长英来自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是一名勤奋持家的女人。年轻时,她在老家开过服装店,做过水果生意,还在绵阳经营过水产和冻货业务。生活刚刚转好,一场意外让她再次一无所有。在做水产生意期间,潘长英的店铺遭遇入室盗窃,店里的货物、设备以及货款被洗劫一空,留给潘长英的,只有收银台柜子里前一天忘记带走的11元零钞。出事后,不甘被生活打败的潘长英来到成都,在大丰一家服装厂当缝纫工。

2012年1月的一天,潘长英在逛街时看到成都富士康的招募点在招工。潘长英了解到,富士康不仅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加班还有加班费。她十分心动,于是留下了自己的电话。经过一系列招募流程,2012年2月1日,当时已年满39岁的潘长英正式成为成都富士康的一员,被分配到B事业群iPad FATP制造处C11栋生产线。

潘长英领取纪念金币

在流水线工作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时间来到2014年夏天,潘长英的女儿阳阳满6岁,即将在秋天上小学。一天,主管在早会上告诉大家,公司可以为员工子女解决在郫县就读的学位问题,有需求的员工要尽快准备材料。潘长英一打听,才知道车间里有不少非成都户籍的同事在公司帮助下,顺利把小孩带到身边来上学。

这让潘长英看到了希望。

潘长英的爱人一直在江西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回老家。自从潘长英到富士康上班后,阳阳就成了留守儿童。作为母亲,潘长英自然想日日夜夜陪伴在女儿身边,见证她的成长。但苦于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太差,她只能把女儿留在中江老家,由公公婆婆帮忙照料。

每次放假回家,潘长英都会带一些小玩具给阳阳当礼物,拉近与女儿的关系。那时阳阳年纪尚小,要是隔太久不见,就会不记得妈妈。而每次分别之前,阳阳都要抱着妈妈的腿死活不松手,哭着不让她离开。潘长英不忍见到女儿伤心,只好在回成都前对女儿撒谎,说自己要去隔壁阿姨家串一会儿门。阳阳长时间没看到妈妈回家,就拉着奶奶到隔壁家去找——最终,孩子还是少不了一番撕心裂肺的哭泣。

成都的教育资源远比老家优越,而阳阳的爷爷奶奶渐渐年迈,照顾起孙女也有些力不从心。和家里商量过后,潘长英将学位申请资料一一准备好,交给部门助理。并没有等待多久,她便收到喜讯:经公司协调,阳阳的学位申请获得通过,分到离厂区4公里的成都高新滨河学校。

潘长英随即搬出公司公寓,在滨河学校旁边的小区租了房,并将阳阳从老家接到身边。开学后,每天早上,潘长英为阳阳做好早饭后再去上班。而阳阳也非常独立懂事,上学放学都没让妈妈操太多心。

潘长英一边工作,一边独自照顾女儿的生活、学习,有时免不了感觉辛苦、难捱。一天晚上,她正在上夜班,突然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阳阳说她非常不舒服。潘长英赶忙和线长请假,火急火燎地赶回住处,将阳阳送到医院。原来,由于换季气温骤降,阳阳受了凉,当天夜里发起高烧。潘长英守着阳阳在医院打了一夜的点滴,直到孩子的体温降下来,她才长舒一口气。

在富士康工作的这十余年,潘长英兢兢业业。2019年,因生产需要,潘长英被调往M区M10栋支援新产品生产。在那里,新员工多,老员工少,有一段时间产品良率较低。作为老员工,潘长英主动帮助线长分担工作,看线、领备品、带新人……即便是在工间休息的十分钟里,闲不住的她也主动帮忙清理机台或者处理堆积在线上的不良品。

潘长英(左一)与工友

潘长英的表现,线组长和主管们都看在眼里。当年调整员工岗位津贴时,潘长英的岗位津贴被调整为每月800元,这是高级技术员工才能享受的标准。而整条产线,也只有线长、全技员和潘长英三个人拿到了这一档岗位津贴。这次加薪,让潘长英高兴了许久。

目前,潘长英已经从富士康退休,回到了中江老家。退休后,她有两个计划,一是在家陪伴年逾80的父母,二是照顾已经转学到中江的阳阳。目前,阳阳正在全力备战中考。明年,女儿要是能考上高中,潘长英打算在她就读学校的附近找一份工,为女儿以后上大学攒点钱。

郑翠平、丁易蓉和潘长英,只是富士康荣退员工的缩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不是离开,而是多出一份牵挂;退休也不是停止,而是翻开新的生活篇章。祝愿每一位为富士康发展作出贡献、在富士康荣退的员工,能够在人生的“下半场”开启更加美好、精彩的新生活。

成都园区工会副主席顾连勤为荣退员工送上金币

作者  李晓岚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 条评论

甜心 2年前 回复TA

这件事充分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总有一天能拥有这样的生活,不用工作也有钱,这是最高级的境界,前提是,你身体健康活到50岁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