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回国,已经有四个多月了。


上下班的路上、独处的时候、工作的间隙,丁幸普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在印度出差的那些日子。往事并不如烟,发生在那一年里的故事,总是像放电影一般,在他的脑海一幕幕重现。


都过去了。无论是担心、紧张,还是辛苦、煎熬,抑或是快乐、欣慰,都已消逝在时间的洪流,成为记忆的一部分,成为他宝贵的人生收藏。

 

憧憬


2021年年初,郑州园区iDPBG事业群制造工程总处发布通知,将派遣30余名技术骨干前往印度厂区支援生产,主要任务是协助改善产品良率、架设新产品生产线体。任职于资源部的丁幸普,上了这份支援名单。


和有些同事因为疫情等原因不太愿意出国相比,丁幸普的心里反倒有一丝窃喜。这是他入职公司十多年来的首次海外出差,更何况,为了能顺畅地和国外客户沟通、交流,他从2015年便开始练习英语口语,几年下来,虽然日常沟通不成问题,但想更进一步却很难。若能趁着这次出差在英文环境中经受锻炼,想必会精进不少。


丁幸普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不出意外地遭到了他们的集体反对。他已过不惑之年,早就是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节骨眼儿上,远赴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出差那么长时间,无异于一场冒险。为了让家人放心,丁幸普详细地为他们介绍了公司、工会对出差人员的各种关爱政策和措施。此外,他还准备了一些常用药物,买了一本《窥视印度》,从中了解印度的人文、经济、宗教等知识。得知印度本土员工很喜欢中国的地方特产,他还特意买了些“好想你”红枣。


家人见他去意已决,只能选择支持。2021年4月10日,丁幸普踏上了南下印度的旅程。经迪拜转机后,他和同行的30余名同事于4月12日平安抵达印度。

丁幸普(右一)和同事在迪拜转机

 

意外


来之前,丁幸普就听说印度蚊子多。但百闻不如一见,在酒店房间,蚊子多到随手一挥就能逮到,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喷灭蚊药、穿长袖长裤,效果都微乎其微。丁幸普只好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企图冻死蚊子——当然,他自己也冻得够呛。


除了住宿,吃饭也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本着入乡随俗的想法,丁幸普尝试了几次当地的咖喱餐,然而他的中国胃实在受不了,吃一次拉一次肚子。次数多了,他不再倔强地和自己较劲,老老实实地去厂区的中餐档口用餐。


在位于泰米尔纳德邦的富士康TN工厂上班的第一天,丁幸普就倍感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认英语口语水平还不错的他,竟然听不懂印度人说话。原来,很多印度人虽然也讲英文,但他们的发音带有浓重的本土口音,还有不少词汇是由当地母语演化而成的。大家明明用的是同一种语言,却还是要靠猜甚至是写才能交流。二是,丁幸普发现自己竟然有些“脸盲”。在他眼中,印度员工只有男女之分,没有长相差异。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刚和对方交接过工作,一扭头就找不到人了,放眼望去都是黑皮肤、卷头发、白牙齿,看着哪个都像,又都不太像。


这两个问题整整困扰了丁幸普三个星期。等他好不容易适应了环境,准备大干一场时,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很多本土员工因为被隔离、担心感染等情况,不能正常上班。原本6000余人的厂区,在疫情最严重时仅有1000余人开工。


客户催着交货、员工无法出勤,情况犹如火烧眉毛。每天,丁幸普不是奔走在产线安抚留下来的工人,就是在安排厂区防疫工作、完善防疫体系。他还经常厚着脸皮,缠着相熟的印度本土干部,请他们协助动员员工尽快复工复产。每天早上睁眼后、晚上闭眼前,他想的都是订单交期、原料供应、员工出勤。

丁幸普和印度员工合影

 

难,难


有一段时间,达成生产目标成了丁幸普工作日程表上的次要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关怀海外出差员工,集团工会成立了印度员工关爱服务专案组,郑州园区工会、iDPBG事业群人资建立了关爱联络机制,选派专兼职工会干部担任关爱小组长,随时关注海外出差员工的健康状况、心理需求及生活诉求等。


出差前兼任基层工会主席的丁幸普,顺理成章地成为关爱服务专案组的驻印联络员。他充分履行工会组织真心实意为员工服务的职责,按照行政架构组建了6个“心连心”关爱小组,建立了关爱微信群,每天在群里了解大家的动态,每周主动询问员工诉求并及时解决、反馈。对于被隔离的员工,他转发集团工会官网上的心理健康文章及心理微课到微信群,帮助大家纾解隔离期的心理不适。为了帮助员工活动筋骨、强身健体,他还远程监督大伙儿在房间里练习八段锦。


在印度推行疫情防控措施,远不如在国内顺利。很多当地员工,在厂区时还能按要求规范佩戴口罩,但只要一出厂区就会松懈,导致厂区内有工友成为密接或次密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丁幸普就第一时间依据员工的实际状况安排隔离或者送医,有时他还要亲自照顾生病员工。“当时也会担心、害怕,但在那样的大环境下,我没有退路。”


送员工就医时医院没有床位、院方承诺“五分钟”就会赶到的救护车迟迟不见踪影,这些情况更让丁幸普头痛。在国内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轻松搞定的事情,在这个国家可能会耗上一整天。谈起那段焦虑、担忧、害怕又无奈的经历,丁幸普感慨说:“难,太难了!”

向集团工会主席陈鹏(中)介绍出差经历

 

“硬磕”


疫情不消停,厂区的生产也不能停摆。产品良率不高,一直是印度厂区生产中的一大痛点。每次开会,提交上来的数据都很好看,治具设备性能、电脑硬软体运行、静电防护措施等一切正常,可最终的产品良率就是上不去。为了解决这一顽疾,丁幸普一头扎进产线。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他发现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差异。


在印度工友的概念里,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本土质检员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也比较“佛系”。总之,大家都觉得,一点点小瑕疵算不得什么大问题。但手机生产对制造的品质、工艺要求都非常严格,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发现问题后,丁幸普便带领大家着力改善。然而,改变别人根深蒂固的习惯谈何容易!丁幸普和中干反复对本土员工强调正确的作业手法及工艺标准,他们也频频点头答应,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实在没有办法,丁幸普和一众中干只能在车间“死盯硬磕”,想尽一切办法纠正员工的作业手法、严格按标准检验产品。


在与本土工人相处的过程中,丁幸普发现,如果能在员工达到规定的作业要求、表现比以前有进步时予以肯定和奖励,他们的执行力和积极性就会大幅提升。了解到这一点,丁幸普在日常管理中“对症下药”,产品良率得以逐步提升,生产逐渐走上正轨。

丁幸普(一排左二)与出差同事录制新年视频

 

欣慰


和印度工友相处的日子里,丁幸普有语言不通的苦恼、文化差异的困惑,但也有很多开心快乐、彼此欣赏的时刻。这些“差不多”工友大多都很温和,很少生硬地拒绝或者违抗主管的指令。他们乐意接受一件明确的工作,然后慢慢去做好。


另外,丁幸普还发现,印度工友中很多人都是做报告的高手。开会之前,他们往往只需数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份PPT报告。每个部门都有Excel高手,会议过程中,他们的手指在键盘上跳动如飞,能及时制作出会议所需的各类表单。“他们的这些技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提升的。”丁幸普说。


丁幸普对印度工友最为欣赏的,是他们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性格。有时候,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也要帮助别人。抗疫期间,印度工友经常帮丁幸普联系医院、车辆,与当地医生沟通、协调等。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却都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


在厂区和下榻的酒店,丁幸普经常能看到清洁工穿着民族服饰,光着脚丫,在阳光下尽情感受工作带来的快乐。当有人经过时,他们总会开心、友好地主动打招呼,让人感觉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烦恼和忧愁。每当这时,丁幸普心中的不快便会一扫而空,他甚至会反思: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烦心事?为何不能像他们那样无忧无虑地工作和生活?

出席新厂房启用仪式

 

靠近


身在异国,又遭遇疫情,最难熬的莫过于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工作忙碌加上地区之间的时差,丁幸普和家人之间的联系并不多。“还好有公司和工会的关心,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丁幸普说。


公司一直都很关心海外出差员工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郑州园区工会联合各事业群工会定期开展海外出差员工家庭关爱活动,在春节、端午、六一、中秋等节日到员工家中走访慰问,并定期通过电话等形式回访员工家属,收集家属诉求并跟进处理。丁幸普说,“公司针对到印度出差的员工开展了住院慰问、医疗救助、健康体检、心理援助等关爱活动,这让我们的家人放心了很多。”


“在印度的时候,除了想念亲人,还想念家乡的味道。”到印度大半年后的一个周末,丁幸普终于吃上了一碗羊肉烩面。面条入口的瞬间,那熟悉的、魂牵梦萦的家乡味让他不觉流出了泪水。他赶紧拿起纸巾擦眼泪,发现一起吃饭的同事也正在揩拭泪水。两人相视一笑,那一刻,他们浓浓的乡愁才得到一丝慰藉。此后的周末,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食材,自己动手做饭,努力使自己离祖国和故乡近一些,更近一些。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丁幸普非常珍惜自己的独处时光。稍有空闲,他就通过网络了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关注世界经济形势与主要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变化,以及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经验等。“说实在的,好久没有在这么安静的环境里学习过了。”


通过这次出差,丁幸普切实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身体锻炼。在锻炼的间隙,他会静下心来欣赏印度的天空、晚霞和月亮。在出差的后半段,他基本上习惯了印度的生活,有时候,他甚至有一种恍惚感:我是不是在这里生活了很久?

丁幸普生活照

 

归来


原计划的出差时间只有三个月,但因当地疫情、航班熔断等原因,丁幸普的回国时间一再延期。2021年12月底,与他同一批出差印度的员工按照政策陆续申请回国。由于名额有限,公司优先安排年纪较大和职位较低的员工回国。已经上了归国名单的丁幸普主动让出名额,让其他同事先回。


今年3月份,印度疫情形势好转、国际航班数量增加,丁幸普着手准备回国事宜。因为签证已过期,他不仅要凭核酸检测结果前往大使馆申请转码,还需要拿到当地政府开具的离境证明,而离境证明通常只会在离开的前一天才能拿到。彼时,航班信息随时都会变化,机票很难买到,这些都为他的归国之旅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为了回国,丁幸普前后共抽血化验了十多次,核酸检测做了四五十次,抗体检测也做了十余次。经过一番周折,4月4日,他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行程,先从印度飞往德国,再从德国转机飞往国内,于4月6日落地沈阳。在沈阳、郑州两地度过集中隔离观察期和居家观察期后,5月中旬,阔别郑州园区一年有余的丁幸普终于返岗上班。


园区工会联合事业群举办了印度出差员工欢迎会。园区工会常务副主席兰锦为丁幸普送上鲜花,丁幸普为大家分享了他在印度抗疫情、促生产的故事和经历。集团工会主席陈鹏对丁幸普在印度出差期间的突出表现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并授予他“2022年富士康集团优秀工会工作者”荣誉称号。

园区工会常务副主席兰锦(右)为丁幸普赠送鲜花


从异国归来后,往日熟悉的园区、乡音和同事,都让丁幸普感觉无比亲切。如今,他上班已经三个月了。出差印度的那段日子,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段风景,也是他未来人生道路不竭的能量和动力之源。


作者  刘小波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