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位少、停车难”,一直是员工上下班通勤的一个痛点。近年来,随着员工收入稳步提升,有车一族越来越多,集团各园区停车位也越来越紧张,停车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员工关于停车难的诉求日益增加。
为关爱员工、缓解停车难题,成都园区在M厂区西南角修建了一栋智慧停车楼,并于2023年3月28日投入使用。智慧停车楼不仅为员工的爱车提供了“栖身”之处,还能为它们遮风挡雨。
既智能,又安全
据了解,该智慧停车楼占地面积4,95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大楼主体分室内六层和顶层共七层,可以提供962个车位,所有车位都对员工免费。各层停车场均安装了自动感应系统,每层楼的剩余车位数可以实时显示在一楼四个出入口的电子屏上,员工可以根据车位占用情况,选择有富余车位的楼层停车。
3月30日,笔者驾车来到智慧停车楼亲身体验。智慧停车楼西南角入口的电子屏显示一层停车位已满,二层和三层各剩三个车位,四层还有30多个,五层及以上几乎没有车辆停放。入口上方贴有显眼的警示标志:限高2.2米,限速5KM,禁止鸣笛和明火。
车辆驶入一层停车场,停有车辆的车位上方感应器显示为红色,如车位为空则显示绿色,驾驶员根据感应器显示的颜色,很容易找到空车位。车辆上下楼需沿停车楼南北两侧的坡道行驶,每往上一层,坡道口均设置有剩余车位实时显示牌。上下行坡道都采用了防滑设计,室内地面均铺有环氧地坪。停车楼的东侧和西侧分别建有步行楼梯,东侧还安装了两部电梯。更人性化的是,在停车楼一楼东侧,还专门设置了10个残疾人车位。
笔者发现,在停车楼主要通道的上方,基本上都安装有高清摄像头。“一共安装有92部监控,实现停车场内通道全覆盖。”园区智能安防处工作人员黎明告诉笔者,安装摄像头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员工车辆出现剐擦、物品被盗等异常,方便事后调取监控开展调查处理和责任认定。
后续还将优化完善
采访中,有员工担心M区智慧停车楼建成后,室外的地面停车位会取消。
“室外地面停车位还将保留150余个。”黎明回应,考虑到M1、M2、M3栋的员工离智慧停车楼距离较远,停车不是很方便,智能安防处保留了部分地面停车位,方便员工就近停放。黎明提醒:车辆只能停在车位上,不能乱停乱放。智能安防处工作人员将对违规车辆贴条、车辆通行证扣3分。
据悉,M区为员工发放了2,000余份车辆通行证,但其中绝大部分为在南区上班的员工所申请,他们较少在M区停车,因此,目前M区车位富余较多,智能安防处对M区车辆没有实行限行和摇号的管控措施。员工若有需求,可在成都安全时空网自行申请M区车辆通行证。
在智慧停车楼试运行过程中,智能安防处收到部分员工的反馈和建议。有员工反映,停车楼上下行坡道转弯处的球面镜安装位置偏低,影响驾驶员观察对面来车。还有员工反映,因停车楼上下行坡道为双向单车道,宽度不够,尤其是在转角处,需借助对向车道才能完成转弯动作,上下班高峰期容易造成拥堵甚至引发剐蹭事故,建议改成单向双车道(停车楼一侧坡道设为上行专用,另一侧设为下行专用),这样对新手司机比较友好。
黎明回应,关于球面镜位置的问题,已经要求施工方改进。停车楼上下行坡道,也将采纳员工的建议,设置为一侧单上、另一侧单下,并对一楼四个出入口设置成只出不进或者只进不出,让员工停车更方便。
“以前停车都要靠抢,现在这么多车位,随便停,关键是车子还不用日晒雨淋。”员工小廖在M26栋智慧停车楼三楼停好车,想到在即将到来的夏天不用担心上车像进蒸笼,也不用担心刚洗的车被一场雨淋脏,不由心情舒畅。
作者:易奇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