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我记事起,总觉得妈妈除了相貌好看些,身上似乎就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我的成绩在年级数一数二,老师总说,照我这个情形将来考大学绝对没问题。而妈妈只有小学文凭,当年根本不是“搞学习的料”。


妈妈做饭不好吃,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在厨房和厅堂的表现实在很平淡。走出家门,下到田间地头,她倒是一把好手。可我家耕地不多,她难有用武之地。那时,爸爸在镇上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卖早点、小吃或开副食店,她却做不了爸爸得力的“贤内助”,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不惜得罪顾客。


妈妈还老爱跑回娘家拿东西,米面油菜样样不拒。娘家务农,不缺这些地里的东西。妈妈一次两次往婆家拿没啥,但久而久之,她不免遭人冷言讥语。爸爸和我异常反感她这种行为,说过她几次。妈妈红着脸辩解:“又不是没给他们干活,拿点东西算什么?我们可以不用花钱买了。”


渐渐地,妈妈在亲戚眼中变成了虽勤劳却十分抠门的一个人。各种日常用度,她能省必省,哪怕降低生活质量。比如,炒菜油盐少放一些、稀饭煮稀一点……后来我才想明白,这正是她做饭难吃的原因。


可她节省下来的那点生活费用到哪儿了?几乎全投到我的学业上了——我每年的学杂费、书本费、保险费等,是当时家里的开销大头。


尽管妈妈是为了我好,但当时的我还是嫌弃妈妈这样的“德行”,尤其是抠门,简直是没完没了地抠。


我上高二那年,爸爸的结核病发作了。他咳血很严害,命悬一线,必须马上送往市里大医院救治,而家里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还是高中生的我没有丝毫主意,躲在一条小路上暗自垂泪、痛悔,可这些不值一分钱。那一刻,我才明白,妈妈为何平日里那般抠门。


最后,外公借了一千块给爸爸看病,我才没有失去最重要的亲人,学业也得以保住。妈妈和她的娘家,保全了我家。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妈妈却还是保持着节俭的习惯。前些年,曾祖父兄弟俩为田地边界问题产生龃龉,最终反目,两家不相往来,到死也没有和解。而他们生前争抢的那块土地,却荒废至今。妈妈多次感慨:没必要拼命争抢那么一点小利益,而节省下来的东西不用去争去抢,总归是自己的。


原来,我的抠门妈妈看似笨拙,其实大智若愚。 

业成光电(成都)  章涛/文  蒙春梅/图

点赞(1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3 条评论

驭风而舞 2年前 回复TA

母亲的爱,是对孩大方,对自己扣扣索索。小时候不理解长大了才知道,衣食住行,人情世故,哪样不需要金钱维持呢?而父母为此承担了一切。

依呦呦 2年前 回复TA

有时候我也理解不了我的老妈,为什么总是“斤斤计较”,买回来的菜还要复称,为了新开的超市打折菜,甘愿多跑几里路,明明很喜欢那件碎花长裙,却要装作不喜欢,几年如一日的穿着那件格子外套……直到那年,我创业失败,四处借钱还债,走投无路,妈妈一下拿出10万块钱,我才幡然醒悟,内心无限自责和惭愧,母亲这么多年的辛酸和苦楚,我竟然熟视无睹?一粒米不算什么,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一袋米,母亲,我抠门的母亲,用她的省吃俭用,用她的“斤斤计较”,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给我预备了这么一条后路,原来所有父母都在竭尽全力养育自己的孩子,无悔付出!

Wen Bin 2年前 回复TA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抠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