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家族微信群发了一段视频:小侄子正吃炸鱼儿,一口一个,吃得满嘴流油。母亲在旁边说:“看看,这些小鱼儿都是你爸用你买的鱼竿在河里钓的。天天钓,天天有,我们都吃不完,前两天让你弟媳妇带了一些回县城,还送了一些给亲戚。”
我在群里回了个流口水的表情,发去一条语音:“我爸也太厉害了吧!我也想吃炸鱼儿了。”
其实,我是前年才知道父亲会钓鱼的。两年前,沉寂了很久的同学微信群里突然有人晒出一张照片:黄昏的小河边,一位老人正在垂钓。他神情专注,视线紧盯着鱼漂。阳光温柔地洒满水面,也栖在他的肩头。很快,发照片的那位同学就@我:“看看,这人你是不是很熟?”
虽然没来得及点开大图看仔细,但我已经猜到了。我问他:“这是我家老杨吧?”同学给了我肯定的回答。
那位同学找我私聊。我告诉他,我没听说我爸会钓鱼。他不相信,说:“你家老杨绝对是钓鱼高手。他用一根竹子做成的简易鱼竿,在我们这条河里钓到了好几条不常见的鲫鱼。我自诩钓鱼高手,却只钓上来两条小鲤鱼。”
父亲居然是钓鱼高手?这太让我意外了。我知道,他年轻时在重庆当过兵,在长江里游过泳,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右胸口有一道很长的伤疤;我还知道,他是他们那一代人里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毛笔字写得很好看,当过老师,做过几次失败的生意;我也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天要抽两包烟,爱喝酒,喝完酒就不省人事,经常被人用板车拉回家……
我知道父亲那么多事,却对他钓鱼的事一无所知。如果不是那位同学休假,恰巧也去了那条河边钓鱼,而且他还在时隔多年后认得老杨,我可能到如今也不了解父亲还有这项爱好和技能。
也许,我不在家的岁月里,父亲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
跟同学聊完,我给父亲打了个电话,把同学夸他的话复述了一遍。他很开心:“这没啥。我跟你同学讲了,钓鱼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再说,他水平也不错,钓到不少。对了,你妹说今天带孩子回来住一晚,估计快到了。那孩子喜欢吃炸鱼儿,我得赶紧收拾收拾回去了。”
那晚的家族群里格外热闹。我看到,父亲钓上来的鱼一部分做成了我妹喜欢的鱼汤,另一部分被裹上面粉炸成金黄,小外甥吃得满脸油光。父亲和母亲看着,在一边直笑。
当晚,我就在淘宝下单了一套钓鱼套装。这两年,父亲一直在用。
我想,是时候给父亲换一套新的钓具了。
D事业群(龙华) 杨玲燕/文 蒙春梅/图
孝顺的女儿
@江克线 有时候也惹他们生气,不听话
有个孝顺的女儿,真好!
浅浅的描述,款款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