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除夕,窗外风雨交加。父亲躺在市附二医院的病床上,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一直往外冒。


我坐在病床前,心急如焚,满脑子都是刚刚在急救室里看到的悲惨画面:一个四十岁的男子因心肌梗塞猝死,妻儿嚎啕大哭。


父亲病床边的心电监护仪面板上的红线格外扎眼,我的心越跳越快,不敢往下想了。


父亲确诊为心肌梗塞,随时有猝死危险,医生建议立即手术。然而,父亲断然拒绝。


“好些没?”我握住父亲的手。


“没事,死不了。”父亲笑了一下。


“做手术,搭支架吧?”我再次恳求。

“搭完支架后,我就是一个废人啰。什么活都不能干,那活着有嘛意思!”父亲吃了秤砣铁了心。


父亲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无论我和护士怎么劝说,他都不松口。他认定生死自有定数。我知道,父亲认定的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几年前,父亲因脊椎盘突出压迫神经而无法行走,也在这家医院住院。医生说,做完手术要卧床三个月,一年不能干重活。父亲急坏了,闹着要回家。第二天,不愿做手术的父亲一瘸一拐地出了院。母亲的脸上挂满忧愁,泪水涟涟。而父亲却不以为意,说不过是骨头上长了一根刺,磨磨就好了。


回到家,父亲坚持要下地。他拄着竹棍在院里行走,走一步,噘一次嘴,吸一口气。虽有疼痛刺骨,然而他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努力向前。三米,五米,八米……走累了,他就靠墙歇一下,又继续走。日子长了,父亲越走越远。为了不连累家人,哪怕有一丝希望他都不放弃。他四处寻找偏方,以身试药。


两个月后,父亲战胜了病痛,身体奇迹般康复了。他既能行走自如,又能下地干农活。十里八村的乡亲都为之惊叹。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有患者慕名前来取经。父亲把得意挂在脸上,津津乐道地传经送宝:信心比药好,能走莫要躺。


我默默地祈祷,祈盼父亲能再次逢凶化吉。


夜黑了,雨停了。窗外,烟花直冲云霄,在夜空中绽放着熠熠芳华。在父亲心中,除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他叮嘱母亲挂灯笼、贴对联、坐岁、发压岁钱、开财门……他打给母亲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生怕漏了过年的流程。他顾不得病痛,在家族微信群的视频里寻找年的味道。


“死不了,胸口不痛了!”父亲突然冒出一句。


那一刻,父亲从床上一跃而起,兴奋得像个孩子。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父亲,一切都有惊无险。他笑得无拘无束,一边笑一边拍着我的肩膀。我能感觉到他手上胜利的力量。


在医院休养的父亲坐立不安,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他心心念念的是城里没做完的工作,放不下他养护的一草一木。才呆五天,他就坚持出院了。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们劝父亲辞工在家安心休息半年,慢慢调理身体。况且他早已到了退休年龄,本就应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然而在父亲心中,农民没有所谓的“退休”,活到老干到老。父亲知道我们不会同意他去上班,次日清晨,他竟偷偷地骑着摩托车,迎着呼呼北风,赶往县城。


面对疾病,父亲宁可将生死置之度外,也不愿给家人添麻烦。生活中,他遇风浪不退却,遇箭雨不颤抖,如同村口岩缝中的青松,从不弯腰。


倔强的父亲,我从未见过他的泪水。

C事业群(宝科)  戴海龙/文  蒋朝云/图

点赞(1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