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母亲打电话时,我随口问了一句:“晚饭吃的啥?”“红薯玉米糊。”母亲随口应道。这几个字,让我口舌生津。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孩提时代。 

每年秋末冬初,父母会把收回来的红薯、白菜和萝卜贮进地窖,并将玉米磨成粉,储存在厨房的面缸里。到了冬日,母亲用红薯和玉米粉做成的糊糊,就成为一家人一日三餐的念想。 

母亲先将红薯洗净,放在大铁锅里煮熟,然后端出一碗生玉米面,顺着热气氤氲的铁锅边沿,慢慢撒进锅,再用大铁勺翻搅均匀,盖上锅盖。灶膛里的柴草哔哔剥剥地燃烧,烟气、锅里的水气,还有煮熟的红薯和玉米的香味儿,在土坯垒成的厨房里萦绕……

把热乎乎、香喷喷的红薯玉米糊捧在手上,心里不由漾起暖意,连吸入的空气也掺进了五谷的清香。轻轻吹几口,等粥凉一些,一家人就像比赛似的,开始吸溜着喝粥。甜糯又爽滑的红薯玉米糊一进肚,幸福的感觉立刻弥漫全身。

母亲还是做酸菜的一把好手。那些不起眼的白菜帮子、腌菜疙瘩、芹菜叶子,甚至从田间地头挖回的野菜,经过母亲的妙手泡制,成为冬天里一道难得的开胃“药引”。每年冬天,母亲至少要泡一坛酸菜。中午,做一顿酸菜面条,滑溜的面条配着香辣爽口的酸菜,不经咀嚼就滑入食道,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如果用酸菜来配红薯玉米糊,就更是人间至味。

我有很多年未曾吃过母亲做的红薯玉米糊了。记忆中,从我去外地求学开始,就很少吃到母亲做的这种带有“忆苦思甜”性质的饭食。及至我出门打工,偶尔回家时,红薯玉米糊更是几乎在餐桌上绝迹。后来,儿子出生,母亲对这个宝贝孙子疼爱得要命,更是舍不得用如今被人们拿来喂猪的那些粗粮来喂养他。然而,当我们和儿子不在她和父亲身边时,老两口却又吃起了以红薯玉米糊为主的“忆苦思甜”饭……

离开久了,才知道家乡的粗茶淡饭最养人,母亲的味道最堪留恋。下次回家,一定要好好品尝一次母亲熬的红薯玉米糊。我还要告诉儿子,就是这些普通的饭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iPEBG(太原)  赵小强/文  蒙春梅/图

点赞(5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