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块、镜子、模型……
看上去,它们平平无奇
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地方
然而 
在这些“其貌不扬”的物件背后,
是足以让你大开眼界的极致工艺

各园区技师(创新)工作室
还有哪些“神技”?
请跟小编一起走近这些藏龙卧虎之地
看看那些能工巧匠的绝活
感受他们毫厘必争的工匠精神

严丝合缝是什么概念?
这两个铁件
随意沿一边对齐
就能合成一个长方体
尺寸为45mm*45mm*20mm
铁块连接处看上去有一条小缝
手摸上去却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这两个铁件接触面的所有部位
光滑似镜面
能清晰地照出人影

“如果对长方体的表面再进行研磨加工,
就连小缝也不会看到。”
作品加工者江勇介绍
这两个铁件的接触面
均采用了一项精密制造技术
——镜面加工技术
这件作品使用先进数控设备
加工出表面粗糙度为Ra0.05μm
配合精度为0.005mm的傲人参数
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江勇(右一)在做技术示范

江勇是深圳宝科园区
江勇模具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他曾先后获得龙华区先进技能人才
深圳市技能菁英等荣誉称号
该工作室定位于搭建
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
建立高技能人才代际传承机制
现有5名成员
9台精密模具加工设备
为公司在模具制造领域培养了一批
具有绝技绝活的高精尖技能人才

这看似一面普通镜子
其实却暗含玄机
其主体镜面材质为不锈钢
采用高光面工艺及刀纹控制等技术
经过数控加工而成
它的镜面镶嵌在铝合金底座上
镜子背面镂空雕刻着蜂窝图案
体现出对加工尺寸精度的高度掌控能力
镜面翻转的转轴构造
与笔记本电脑转轴的工艺完全相同

邬正华(第一排左二)技师工作室成员

这件作品来自成都园区
邬正华技师工作室
该技师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
2022年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
命名为劳模和工匠人才(职工)
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致力于数控CNC加工技术及
自动化制程开发
主导攻克CNC加工技术难题98项
自动化开发专案169项
产品级新技术创新开发2项
培养成都工匠2名、高新工匠3名
中高级技能人才68名

这是一架铁制战机模型
尺寸为120mm*130mm*120mm
它由56个小零件组装而成
所有零件均采用镭射加工
整件作品为榫卯构造
机身上下没有一个焊点
完美展现出钣金制造领域的尖端技术

“它的设计难点在于卡榫。”
该作品设计者韦善元介绍
由于采用榫卯结构组装
每个部件的卡榫点位设计很重要
加工精度误差要控制在0.08mm以内
超出这个范围
要么一些部位卡不紧
要么一些部件套不进孔洞
工作室全体成员紧密配合
耗时1个月做出了这件作品

韦善元(右三)与NWEII弹性厂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成员

韦善元是南宁园区
NWEII弹性厂技术标兵
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他先后获评南宁市技术标兵
南宁工匠
工作室现有成员6人
主要从事结构复杂的高精度产品
的技术攻关及专案开发

这是一台灵巧的工业机器人
它能干细活,爱“舞文弄墨”
擅长写字、画画
早在2013年
武卫兵团队就研发出了书法机器人
当时系业内首创
后来
武卫兵和团队对机器人程序进行升级
使它在会写毛笔字的基础上
还可以画梅花、竹子等国画
变身为书画机器人
经常亮相各大展会

武卫兵(第二排左五)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员

武卫兵是晋城园区
武卫兵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先后被评为晋城工匠
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该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
致力于AGV开发、工业机器人制造等
2022年,山西省总工会为
武卫兵职工创新工作室命名

这一个透明的鼎
使用的是亚克力材料
尺寸为100mm*80mm*130mm
由12个部件组成
采用的是孔与轴的公差配合组装方式
该作品部件配合复杂
需要综合考虑各部件的
尺寸、形状、位置等公差
确保它们在装配后能达到整体要求
同时,部件的公差会产生累积
即使每个零件的公差都在规定范围内
但累积起来可能超出组件整体公差范围
因此,每个部件的加工精度误差
必须控制在0.01mm

武斌(右一)和技师工作室成员在讨论

这件作品来自郑州园区
武斌劳模创新工作室
该工作室2022年10月建成
由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斌领衔
共有9名成员
工作室在生产工艺优化、刀具开发
及线切割技术应用等方面成绩突出
共成功申请国家专利14项
团队及成员获得多项荣誉
其中1人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3人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3人获评“郑州市技术状元”

这是一匹黑色的飞马
尺寸为400mm*200mm*400mm
随着电机的运转
飞马呈现出展翅飞奔的姿态
它采用齿轮减速箱和曲柄摇杆机构
将电机的单向回转运动
转换为有规律的摇摆运动
并经过精确的传动比例计算
使飞马的翅膀和马蹄动作协调
呈现出优美的运动弧线

“这是我们工作室的动态logo。”
飞马的设计者是
成都园区A事业群MCEG的柏财贵
他介绍说
2023年,成都市电子信息工会为
杜建康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
作为工作室成员
柏财贵开始着手设计工作室的LOGO
“一匹飞马”
他与机构、电控、装配等
工段的同事配合
一起做出了第一件作品
现在,它已经升级到第三代
尺寸变小了很多
成为一款可用电池驱动的文创产品

杜建康在成都市劳模宣讲会做分享

杜建康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以“四川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
杜建康的名字命名
其技术攻坚方向涵盖自动化设计
机构开发、电控开发、电子应用等领域
自筹建以来
工作室共主导完成各类专案563项,
成功申请国家专利103项
其中发明专利6项

在富士康
有20余个园区工会创建了创新工作室
各路能人、大拿在工作室的平台
和自己的岗位上
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用精湛的技能、精益求精的态度
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
取得一项又一项成果
为集团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向他们致敬!

作者:易奇炎

点赞(4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